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檢護民生丨勇擔“河長”重任,保護母親河過程中的檢察角色

2024-05-22 09:3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5月22日訊(記者蔣新宇)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最為關心的要緊事中,“水”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這個生命共同體中,水是“命根子”,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5月20日,“檢護民生·高品質發展中國行”新媒體走基層看檢察活動採訪團來到府谷縣,近距離觀察了府谷縣檢察院勇擔當地“河長”重任所進行的多種舉措。

在府谷縣黃河公園崇塔非法採砂和私挖魚塘治理點,記者了解到,2018年3月,府谷縣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稱,新區經濟適用房下邊黃河沿岸有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現象,嚴重影響居住環境。在進行實地調查、彙報院黨組後,府谷縣檢察院決定率先在全省啟動“保護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並對黃河府谷全段存在的非法排污、非法採砂等問題展開全面調查。“村民不僅在此處非法採砂,還私自在河岸邊開挖魚塘。黃河岸邊可謂坑坑洼洼,寸步難行。”府谷縣檢察官王嬌介紹説。在歷經半年之久的調查後,府谷縣檢察院將調查所得問題積極向縣委、縣政府作專題彙報。縣委、縣政府立即成立“黃河河道採砂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小組”, 印發《府谷縣黃河河道採砂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府谷縣直排口(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等文件,召開督辦會議,全面開展整治工作。

據悉,整治過程中,府谷縣委、縣政府共計投入資金1.4億元,相關行政機關出動機械1850多臺次,撤離採砂船60艘、設備73台,清理堆土砂石和建築垃圾等138萬m³,覆平大型沙坑55處,拆除違章房屋195間,填埋魚塘5個,恢復黃河沿岸原狀80公里,並建成新區污水處理二期工程。

在此期間,府谷縣檢察院對行政機關整治工作全程跟進監督,在2019年7月對該案開展“回頭看”時,確認檢察建議內容全部整改到位且無反彈現象。現在黃河府谷段水質達到二級,黃河府谷段生態環境有效改善,黃河府谷段的採砂已經完全合法化、正規化。

20日下午,採訪團來到府谷——陜西沿黃公路0公里起點,這裡也是榆林市黃河府谷段增殖放流點。

圖為榆林市黃河府谷段增殖放流點

作為黃河入陜第一縣,府谷縣檢察院嚴格落實黃河禁漁期制度、河(湖)長制等生態保護制度,多措並舉推進黃河水生物資源保護與養護,通過“重養護強監管”相結合的方式,統籌推進黃河流域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目前,該增殖放流點累計放生鯉魚等魚苗49.5萬尾,已成為晉陜蒙重點增殖放流區域。府谷縣檢察院檢察官王嬌介紹:“放流的魚苗必須是榆林本地培育的,同時還要根據水生物多樣性改善情況以及黃河水生物的發展情況來確定放流尾數。”

為營造全民參與、標本兼治、齊抓共管保護黃河水生生態資源的良好局面,府谷縣檢察院聯合縣公安局、縣農業農村局多次開展沿河巡查並進行禁漁法治宣傳,與縣農業農村局等多家單位就黃河流域增殖放流事宜進行座談調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黃河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協作配合機制的意見》,對在非法捕撈水産品等案件中提出的人工增殖放流訴訟請求做出制度探索。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破解我國新老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創新。而府谷縣檢察院在檢護民生專項工作的履職舉措,正是在實踐中勇擔“河長”重任,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作為最大政績,為保護好“黃河母親河”做出檢察機關應有的貢獻。

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社會工作局、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聯合主辦,旨在充分挖掘展示檢護民生專項工作履職舉措成效,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檢察使命。

編審:申罡 郭澤涵

【責任編輯:郭澤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