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解局:美國為何此時炒作“中國助俄”論?

2024-05-14 13:4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張高勝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以烏克蘭危機為由污名化中俄正常經貿往來、炒作“中國助俄”論,最近掀起了“小高潮”。

先是美國高官在公開場合頻頻散佈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虛假資訊,大肆宣揚“中國幫助俄羅斯建立國防工業基礎”等論調,隨後,對華涉俄次級制裁頻率也不斷上升、力度逐漸增大。4月17日,美國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提出《無限制法案》,要求對與俄貿易的中國公司實施“全面封鎖制裁”。5月1日,美國財政部、國務院以“協助俄羅斯繞過西方制裁及支援其軍事行動”為由,對22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5月9日,美國商務部以“向俄羅斯出口受控貨物”為由,將中國企業納入出口管制清單。

此外,美國近期還通過知情人士放風和輿論炒作方式,稱拜登政府正研擬制裁措施,以將中國部分銀行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從而阻止中國對俄軍事生産的商業支援。美國國務院更是暗示,可能將出臺更多旨在削減俄羅斯與中國等國貿易的措施,“美國將繼續利用掌握的工具,破壞第三方對俄羅斯軍工基礎的支援,並限制俄羅斯利用國際金融體系進一步發動對烏戰爭。”

近來,中歐元首外交精彩紛呈,俄總統普京或將訪華的猜測也不脛而走,美國此時加大力度炒作“中國助俄”論,目的何在?

第一,美國試圖削弱俄軍事力量,並離間中俄關係。當前,烏克蘭軍隊在正面戰場上處於被動守勢。美國希望利用經濟手段來削弱俄羅斯的軍工生産能力,進一步增強烏軍在俄烏衝突中的比較優勢。美國對華制裁既是對俄施壓,也是對華示警。美國直接訴求是中國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以遏制所謂“中國對俄羅斯的潛在軍事支援”,從更深層次來分裂中俄緊密合作。

第二,美國企圖將俄烏衝突久拖不決的責任甩給中方,挑撥中歐關係。不斷炒作“中國助俄”論意在製造對華不友好的歐洲輿論,從而使國際社會忽視美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一味拱火澆油的過錯。在4月舉行的G7外長會上,布林肯表示,中國不能兩者兼得,既要跟歐洲保持友好關係,又要資助歐洲最大的“安全威脅”。借助歐洲地區對自身地緣安全的焦慮,美國所塑造的強硬形象有利於鞏固其在歐洲盟國中的領導地位,從而進一步加強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

第三,拜登政府將制裁手段當作獲取更多競選支援的政治作秀。2024年以來,隨著美國大選拉開序幕,拜登和特朗普現已分別鎖定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二者政治鬥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作為現任總統,拜登能更好利用現行政府行為來闡述自己的主張、展現自己的成就。作為民主共和兩黨共同關注和炒作的議題,如何展現對華強硬的“手段”成為拜登政府謀取大選先機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希望借對俄羅斯制裁之名,展現對華強硬的人設。

第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美國希望進一步打壓中國軍工發展。美國涉俄對華制裁主要針對的目標是中國軍工企業。從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對中國軍事力量發展感到焦慮,多次抨擊抹黑中國國防政策。同時,美國炮製多份“黑名單”,如美國國防部根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260H條制定的中國軍事公司清單、美國財政部的“中國軍工複合體清單”,將中國軍工企業納入其中。所謂“對俄軍事援助”只是藉口,本質上是試圖遏制中國軍事力量發展,維護自身軍事霸權。

中國歷來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正常的經貿合作。中俄正常的經貿合作符合世貿規則和市場原則,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反觀美國舉措,從法理上缺乏國際法依據和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從實際效果上既無助於實際解決烏克蘭危機,也破壞了國際經貿規則和秩序,損害了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事實證明,制裁不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困難和複雜因素。國際社會和各利益攸關方應將維護地區和平發展放在首位,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推進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推動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為動蕩變化的時代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編審:蔣新宇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