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從習近平歐洲三國之行説到大國正確相處之道

2024-05-11 09:0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當地時間5月7日,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特別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來到法國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訪問。在圖爾馬萊山口“牧羊人驛站”,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馬克龍和夫人布麗吉特憑窗而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就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戰略溝通。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5月5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進行了國事訪問。在訪法期間,中法兩國元首之間的互動,除了在巴黎的正式會談外,還有一項特殊行程安排——馬克龍夫婦邀請習近平夫婦訪問法國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省會塔布。塔布是馬克龍外祖母的故鄉,馬克龍的童年在這裡度過,對他來説這裡有著特殊的意義。

去年4月,馬克龍訪華期間,中法兩國元首在廣州白雲山麓的松園聽《高山流水》,論千年興替。習近平向馬克龍介紹了中國當下正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此次在圖爾馬萊山口的“牧羊人驛站”,兩國元首夫婦憑窗遠眺群山,論天下風雲際會。習近平向馬克龍談起了中國人的家國理念。

習近平説,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綿5000多年而從未中斷的悠久文明。正因如此,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家國理念,尤其重視和珍視國家統一。現在中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相信經過中國人民的接續奮鬥,中國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馬克龍深有感觸地表示,通過同主席先生的深入交流,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文化、理念和發展歷程,對中國在重要問題上的立場認識加深。

去年,習近平向馬克龍解釋《高山流水》之名時説:“這是中國古代一個很優美的故事,講的是俞伯牙和鐘子期,體現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聽得懂這首曲子。”此番中法元首在塔布歡聚敘談,可謂再度續寫了“高山流水”的外交佳話。

松園會晤。2023年4月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廣州市松園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這是兩國元首在白雲廳欣賞古琴演奏。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正如習近平主席説的,“中國和法國雖然分屬東西方文明,價值理念、社會制度不同,但都重視文明交流互鑒。雙方可以和而不同,通過對話合作,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以及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中法兩國之間的良好互動,實可作為大國相處之道的範例。“和而不同”這句中國古語,體現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對話交流、和平共處,也體現為合作共贏、相互成就,應是當今大國相處之道的第一要義。

一、習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訪為何選擇歐洲?

雖已是初夏時節,“牧羊人驛站”木屋外,春雪紛飛,雲海浩渺。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一篇報道中如是描述:“南法山區多變的天氣,猶如當今國際形勢。”

然而,木屋內,賓主雙方的敘談卻是愉快、溫馨的。正是在此氛圍中,習近平向馬克龍作出上述“和而不同”的一番闡述。習近平表示,中方願同法國和歐洲加強人文交流,不斷深化經貿合作,增進相互正確認知,鞏固好、傳承好中法、中歐人民友好故事。

習近平主席今年的首次出訪選擇歐洲,其中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看來,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援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關係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

習近平主席此次歐洲三國之行收穫了豐碩成果,元首外交領航中法、中塞、中匈關係迎來新的戰略機遇,也推動中歐關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從而為動蕩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法關係開啟下一個60年

中法關係是世界大國關係中的一對特殊關係。習近平主席曾用“特殊關係”“特殊的朋友”形容中法關係。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60年在中國傳統曆法中是一個甲子的輪迴,寓意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60年前,中法兩國衝破冷戰藩籬、打開交往大門,60年後,面對新時代的風雲際會,中法關係應如何開啟下一個60年?習近平主席此次訪法,對此做出了擘畫。

習近平在與馬克龍會談中指出,在當前世界百年變局下,雙方應該堅守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建交初心,併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打造新時期互信穩定、守正創新、擔當作為的中法關係。雙方要堅持獨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戰”或陣營對抗;要堅持相互理解,共同促進多彩世界的和諧共處;要堅持高瞻遠矚,共同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反對“脫鉤斷鏈”。

馬克龍對此回應説,法中關係具有深厚底蘊,雙方相互尊重,著眼長遠,加強合作,將為解決全球性挑戰、避免集團對立對抗發揮重要積極作用。法方希望同中方進一步密切雙邊經濟關係和多邊溝通協作,推動法中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多成果。

訪問期間,雙方發表關於中東局勢等4份聯合聲明,簽署18項雙邊合作文件。習近平還表示,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60年來,中法關係始終站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的前列,成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發展水準的國家相互成就、共同前進的典範。”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發表致辭時,習近平這樣説。

打造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和塞爾維亞之間有著歷經國際風雲變幻考驗始終不變的“鐵桿友誼”。此次習近平訪塞,中塞簽署關於深化和提升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

“8年前,塞爾維亞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首個全面戰略夥伴。今天,塞爾維亞又成為首個同中國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歐洲國家,充分體現了中塞關係的戰略性、特殊性和高水準。”在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會談後共同會見記者時,習近平主席這樣説。

記者會上,習近平宣佈中方支援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首期6項務實舉措。其中包括中塞自由貿易協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

近年來,中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效喜人,塞爾維亞人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習近平訪塞期間,武契奇總統在多個場合反覆對此表示感謝。武契奇總統夫婦在貝爾格萊德和平別墅為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餞行時,兩國元首夫婦一同前往陽臺眺望貝爾格萊德市容。武契奇向習近平介紹貝爾格萊德城市歷史和近年發展變化,感謝中國企業和工人為塞爾維亞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作出重要貢獻。武契奇説,中國一直是偉大的國家。“中國不僅致力於自身發展,還幫助塞爾維亞等其他國家共同發展。”

當地時間5月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大廈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舉行會談。會談前,武契奇陪同習近平來到政府大廈平臺。大廈廣場上,一萬五千名塞爾維亞民眾揮舞中塞兩國國旗,對習近平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丁海濤 攝

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匈牙利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建交75年以來,中匈兩國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兩國關係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考驗,實現了從跨越大陸的朋友、友好合作夥伴到全面戰略夥伴的持續深入發展。此次訪匈,習近平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共同宣佈將中匈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兩國建交75週年獻上一份隆重的賀禮。

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達佩斯出席匈牙利總統舒尤克和總理歐爾班共同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這是習近平在舒尤克陪同下檢閱儀仗隊。  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今年下半年,匈牙利將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習近平表示,中方重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認為歐洲是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中方支援匈方在歐盟內發揮更大作用,推動中歐關係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對此,歐爾班表示,匈方支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議,讚賞中方為促進世界和平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的發展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風險。匈方願同中方加強多邊溝通協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歐爾班還表示,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匈投資合作。匈方不認同所謂“産能過剩”或“去風險”等説法。匈方深化對華合作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受到任何力量的干擾。

當前,美西方多國熱衷炒作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

此次訪歐,習近平主席在在巴黎愛麗舍宮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針對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習近平強調,中國新能源産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産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

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歐作為兩支重要力量,應該堅持夥伴定位,堅持對話合作,深化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凝聚戰略共識,開展戰略協作,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為世界和平和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制定積極對華政策。雙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維護中歐關係政治基礎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二、大國之間是合作還是對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種種全球性挑戰,大國之間是合作還是對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去年年末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總結了新時代對外工作“十大成就”,其中一條就是“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

今年以來,除了此次備受世界矚目的歐洲之行,習近平主席還先後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與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談,通過這一系列元首外交活動,為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格局作出了戰略引領。

以建交75週年為契機,攜手譜寫中俄關係新篇章

作為最大鄰國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中俄關係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佔據優先地位。當前國際形勢下,中俄關係如何發展關乎全球戰略穩定與安全,關乎未來世界格局演變。

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預計兩國將開展多層次、各領域的密集互動。同時,俄方今年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中方也將在下半年接任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雙方還將加強國際多邊協作。

2月8日下午,在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通電話。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回首走過的路,我們一起經受了諸多風浪考驗。展望未來,中俄關係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方願同俄方繼續秉持守望相助、世代友好的精神,攜手譜寫中俄關係新篇章。

習近平強調,雙方要密切戰略協作,捍衛各自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內政。雙方要培育兩國合作新動能,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共同辦好中俄文化年,舉辦好連民心、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化交流,不斷拉緊兩國人民心靈紐帶。

4月9日下午,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訪問的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時指出,中俄兩國攜手走出了一條大國、鄰國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嶄新道路,造福了兩國和兩國人民,也為國際公平正義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我和普京總統一致同意,繼續保持密切交往,確保中俄關係始終順利穩定向前發展。雙方要以慶祝建交75週年和舉辦中俄文化年為契機,全面落實我和普京總統達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識。

4月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堅持中美關係三原則,找到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近年來,由於美國抱持冷戰和零和思維,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競爭對手和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陷入建交以來的低谷。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會晤,開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為落實達成的共識,今年以來中美高層在外交、軍事、經濟等各領域頻繁接觸與交流,美國財長耶倫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先後訪華,中美關係出現企穩態勢,受到兩國各界和國際社會歡迎。

但另一方面,兩國關係中的消極因素也有所增加,美方打壓中國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延長,可以説,美方的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所做的承諾並沒有真正兌現。

4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習近平主席在通話中著重就中美關係現狀闡述了中方立場。習近平強調,中美這樣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衝突對抗,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繼續沿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道路向前走,而不應該走回頭路。

為此,習近平主席提出今年中美關係要堅持的幾條大原則。一是以和為貴,堅守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不斷提升對中美關係的正面預期。二是以穩為重,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三是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將“舊金山願景”轉為“實景”。

在通話中,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於“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援,我們不會聽之任之。希望美方把總統先生不支援“台獨”的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這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如果美方願意開展互利合作,共用中國發展的紅利,中方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4月26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時,再次強調中美關係必須遵循三原則。習近平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5週年。45年的中美關係歷經風風雨雨,給了我們不少重要啟示: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説一套、做一套。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條大原則,既是過去經驗的總結,也是走向未來的指引。

4月2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習近平強調,中國有句話,“不日進,則日退”。中美關係也是這樣。中美關係企穩的勢頭來之不易。希望雙方團隊繼續努力,積極落實我同拜登總統達成的“舊金山願景”,使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我始終認為,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有大國的胸懷和擔當。中美兩國應該為此作出表率,為世界和平承擔責任,為各國發展創造機會,為全球提供公共産品,為世界團結發揮積極作用。”習近平這樣説。

希望美方能聽進去,與中方相向而行,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找到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德國總理朔爾茨: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

4月14日至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領德國企業“超豪華陣容”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也是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的第二次訪華之行。

相較上次在北京逗留不到12個小時的“旋風式訪華”,朔爾茨此行三天走訪了重慶、上海和北京三地。“親身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德中兩國企業界的緊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朔爾茨這樣描述他的中國之行。

4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這是習近平同朔爾茨一起散步。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4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習近平強調,中德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彼此不構成安全威脅。中德合作對雙方有利,對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動蕩,雙方越要提升兩國關係的韌性和活力,堅持中德關係的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這一定位。

習近平指出,中德兩國都是以實業立國,都支援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雙方要警惕保護主義抬頭,堅持以市場眼光和全球視野,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産能問題,多探討合作。

對此,朔爾茨回應,德方願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致力於維護多邊國際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贊同對立對抗。德方反對保護主義,支援自由貿易。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德國願為促進歐盟同中國關係良好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文/劉峻淩)

編審:吳聞達 王月博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