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朔爾茨就任以來歷時最長的出訪,為何選在中國?

2024-04-18 11:1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吳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

4月14—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訪華。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農業部長厄茲代米爾以及交通部長維辛陪同,並有來自賓士、寶馬、默克、敦豪、西門子、蒂森克虜伯、福伊特等諸多德國跨國企業高管組成的高級商業代表團隨行。

此次中國之行是朔爾茨任內第二次訪華,也是西方大國領導人2024年對華首訪。相比2022年11月德國總理任內對華首訪的“閃電之旅”,此次的行程安排不僅橫跨南北多地,且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議題,是朔爾茨上任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出訪。除北京外,朔爾茨還到訪了重慶、上海兩地。他不僅參訪當地合資企業及聯合研發項目,與在華德企座談,還在同濟大學與青年學生進行交流,並會見了歌德學院藝術界和社會界代表。

在北京,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朔爾茨,雙方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務實合作以及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中東局勢等共同關切的話題交換了意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朔爾茨舉行會談。

這次歷時最長,行程緊促的訪華之旅,凸顯朔爾茨對中德關係的重視。近年來,德國對華政策加速調整。2019年,德國工業聯合會發佈題為《夥伴和制度競爭者——如何應對中國國民經濟?》的專題報告,首次將中國定義為“制度競爭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對包括德國在內的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構成制度性挑戰。同年,歐盟委員會(歐委會)發佈中歐政策文件,援引並進一步細化德方觀點,提出所謂“對華三重定位”,即“尋求利益平衡的談判夥伴,追求技術領先的經濟競爭者以及倡導新治理模式的制度性對手”。此後,新冠疫情疊加烏克蘭危機,進一步衝擊德、歐傳統務實對華合作理念,“對華三重定位”的天平愈發向“競爭者和對手”方向傾斜。

中德關係在多重危機的影響下一度蒙上陰雲,但雙方領導人依然堅持對話解決問題,突出強調坦誠溝通的重要性。2022年底,新冠疫情形勢逐步趨穩,朔爾茨是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為中歐高層領導全面重啟線下交流打下良好開端,而本次受邀訪華更可謂為中德關係“撥雲見日”。

今年以來,中德兩國在雙多邊平臺的互動亦愈發頻密。2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分別會見德國總理及外長;3月,巴伐利亞州州長,同時也是德國下屆總理熱門人選——基社盟主席索德爾,攜州政府內閣成員及企業代表團訪華。另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亦有意在年內對華首訪。朔爾茨此訪,更加是中德雙方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的重要契機。其在訪華前夕特別註冊Tiktok個人賬號,現已發佈多條其在中國參訪的相關視頻,充分釋放對華友好的積極信號。

不僅如此,朔爾茨此訪,也是德國聯邦政府出臺首份《中國戰略》之後首次對華訪問。該文件內以“去風險”為主基調的對華經貿政策調整引起巨大爭議。因此,緩和受到衝擊的中德雙邊關係及加強務實合作,亦是朔爾茨此訪的重要議程。

朔爾茨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突出強調,德國支援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認為歐洲應對中國汽車企業保持開放,並呼籲兩國車企不應畏懼競爭。針對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諸多德國企業及汽車工業協會同樣公開反對歐盟以關稅或技術壁壘等任何形式限制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指責歐盟此舉不僅缺乏內部協調,亦將對中歐雙邊關係以及歐洲綠色轉型産生負面影響。

在朔爾茨訪華代表團中,來自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醫藥和電子電氣等德國優勢産業的企業代表,亦充分印證了德國企業開展對華合作的強烈意願和需求。2023年,中國連續八年蟬聯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連續三年維持增長態勢。在對華“去風險”甚至“脫鉤”的政治雜音干擾下,巴斯夫、博世、賓士、採埃孚等德國企業,均進一步追加對華投資。就在朔爾茨啟程訪華前夕,大眾集團發佈最新消息稱,計劃進一步擴大其位於安徽合肥的生産和創新中心,將追加25億歐元對華投資。由此足見,合作依然是中德雙邊關係的主基調,雙邊經貿務實合作依然展現出強勁韌性。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第十個年頭,習近平主席一直以來都對中德關係寄予厚望,強調兩國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係,鞏固和發展中德關係的意義超越雙邊關係範疇。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中德更應堅持合作主基調和發展大方向,攜手推動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走深走實,為兩國人民及全球政治經濟安全,提供更多穩定和積極因素。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