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聲音上兩會|全國兩會現場的中國航空人踴躍建言獻策
中國網3月4日訊(記者李智)初春時節,萬象更新。隨著全國兩會時間的到來,來自航空工業的11名全國人大代表和5名全國政協委員結合調查研究成果,緊緊圍繞助推新質生産力、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弘揚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設立“中國航空日”、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創新發展綠色低碳航空産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熱點話題踴躍建言獻策。
助推新質生産力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國家《“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指出,智慧製造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其發展程度直接關乎我國製造業品質水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認為,構建智慧製造協同創新體系是貫徹落實新時期國家戰略需求的創新實踐,也是推動我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樊會濤建議,加強智慧製造産業鏈整體規劃,完善跨區域産業鏈協同推進機制;推動各創新主體高效協同,打造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建立標準化與科研和産業化項目的銜接機制,完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引領和規範智慧製造産業健康有序發展。
綠色低碳是民用航空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科技創新,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建強綠色航空産業鏈、供應鏈,促進綠色低碳航空自主化、産業化發展,是落實黨的二十大“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民用航空新質生産力的關鍵之舉。
聚焦綠色低碳航空産業的創新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吳希明認為,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科技創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高端化、智慧化綠色低碳航空器;面向典型應用場景,開展規模適中、要素完整的綜合示範應用;打造綠色低碳航空發展生態圈,促進産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搶佔綠色低碳航空發展制高點。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隨著國家的重視和政策的持續支援,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大眾低空天路網作為低空經濟産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的領域,也是一個需要全面長期推進的國家基礎戰略工程。立足新形勢和新發展階段,樊會濤還建議,要加強政策法規支撐,明確低空天路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目標和路線圖;提升基礎設施水準,在我國通用機場“擴數量、提品質”上一併下功夫;強化政府要素保障,進一步優化低空管理體制,著力支援大眾低空天路網建設,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低空産業裝備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要素,是打造通用航空新質生産力,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並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保障。對此,吳希明認為可以設立低空産業裝備發展國家重大專項,明確低空産業裝備的戰略地位,牽引形成合力,迭代發佈行業級標準規範,高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我為主”的産供體系,央地合作打造低空經濟示範合作項目,推進低空經濟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全面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
推動無人機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早日實現有人與無人商用融合飛行,發揮無人機産業在低空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是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沈飛黨委書記、董事長紀瑞東建議擴大低空空域開放試點範圍,推進工業級無人機商用融合飛行的適航標準與政策出臺,發展幹/支線航空無人智慧物流生態,加速實現大噸位貨運無人機系統商用融合飛行運營。
建設低空服務保障體系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沈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邢一新認為,推進構建全國一體化低空服務保障體系,對較好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各項任務、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國防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錨定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新坐標
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確保國內大迴圈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迴圈中新優勢的關鍵,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基礎研究處於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産的科研鏈條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業大廈才能建得高。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光電所研究員羊毅指出,應加強頂層創新制度設計,打造創新生態制度體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提高科技成果産出的時效性;加快推進製造業中試平臺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全要素支撐。
高品質科技成果轉化是軍工單位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製造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志強認為,應加緊完善職務科技成果和收益分配機制,從源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完善軍工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股權激勵政策。
試驗試飛資源是國家基礎性資源,也是實現航空科技創新發展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黨委書記符德建議,加強國家試驗試飛資源統籌和建設,建立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促進技術發展和自主創新。
在黨的領導下,新中國航空工業走過70多年發展歷程,實現了與國際先進航空工業從望塵莫及、望其項背到同臺競技、同臺打擂的歷史性跨越,培育和積澱了厚重的航空報國精神。
踏上航空強國的新征程,“忠誠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攀高峰”作為全體航空人的共同價值追求,是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的核心內涵表達,必將更有力地凝聚起航空工業全線銘記囑託、感恩奮進、攻堅克難的磅薄力量。為此,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航空工業光電所副總工程師蔡猛建議,將“忠誠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攀高峰”為價值核心的新時代航空報國精神納入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利用宣傳主渠道、採取鮮活生動的傳播方式進行宣傳與弘揚,凝聚起全社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航空強國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共識,進一步加快新時代航空強國建設。
打造航空人才新高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産業工人特別是新型高素質産業工人,是連結技術創新與生産實踐最核心最基礎的勞動要素。圍繞支援現代化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新航機加一分廠鉗工孟祥忠建議,要貫徹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為廣大産業技能人才素質提升保駕護航;完善成長通道、豐富展示平臺,為技能人才賦能;加大營造全社會尊崇技能人才的氛圍;加大激勵力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試飛員作為裝備研製的核心要素,強化試飛員隊伍建設,有利於增強國家戰略人才儲備,提高航空裝備核心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黨委書記符德建議,進一步加強試飛員人才隊伍建設的國家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援,完善培訓、管理和服務保障機制,壯大試飛員隊伍規模,優化人才梯隊結構和專業分佈,滿足航空裝備發展試驗研究需求。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共用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一大批形態多樣、分工精細的新職業應勢而生。很多青年在新經濟行業中找到興趣愛好和職業的結合點,用創造改變生活,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了個人價值。如何保障新業態青年職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陜飛部件廠飛機鉚裝鉗工專業首席技能專家趙平建議,通過完善福利保障和勞動權益保護、提高新職業青年的就業能力、增進新職業青年的社會認同等舉措,為他們成長髮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
點燃航空文化新氛圍
航空工業是保障國家安全、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高技術産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製造強國和航空強國、落實全過程高品質發展要求的重要力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70多年的發展,新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實現了從“總體跟跑”到“主體並跑”的轉變,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的航空科技工業體系,研製出各類型、各種用途的飛機、發動機、導彈,極大地推進了國防現代化建設進程,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航空強國,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近代以來世界大國興衰與航空工業發展的關係,總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航空高科技産業發展全局,對我國航空工業發展作出的戰略定位,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設立“中國航空日”,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奮力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重要舉措。
當前,正值全國人民按照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偉大征程的關鍵時期,將具有重大典型紀念意義、激勵全體航空人奮力“建設航空強國”的日子定為“中國航空日”並加快推進設立“中國航空日”,對匯聚全行業全社會力量、建設世界航空強國、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航空力量,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此,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特級卓越工程師、航空工業特種所研究員田俊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唐長紅認為,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快推進“中國航空日”的會商、報批程式,爭取“中國航空日”早日設立。
編審: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