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本網獨家>

秉持建交初心、積極面向未來、敢於有所作為——寫在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

2024-01-26 07:48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月27日對於中法兩國而言,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60年前的這一天,中法同時在北京和巴黎發佈了關於兩國建交的聯合公報。這份公報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與外國政府就建交問題發表的最簡潔的公報,全文只有兩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政府為此商定在三個月內任命大使。”

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公報發佈後卻轟動了整個世界,被媒體喻為“外交核爆炸”。

眾所週知,中法建交是當時兩國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在冷戰大背景下,以獨立自主精神,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而做出的歷史性決策,打開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門,為處於冷戰中的世界帶來希望。

此後,中法始終秉持這份獨立自主精神,不斷前進,使得兩國關係歷經六十年風雲變幻總體保持穩定發展,從全面夥伴關係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推動兩國關係發展邁向新高度。

值此中法建交迎來60週年之際,重溫兩國建交之初心,總結兩國關係60年發展之經驗,對於推動中法兩國在當前的百年變局中繼續前行,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中法建交,為世界樹立獨立自主發展的典範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世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陳舊冷戰思維,在全球範圍大搞陣營對抗,導致人類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邊緣。

但正所謂“危”和“機”總是相伴相生。在最危機的時刻,一股反冷戰的潛流在逐漸形成。1959年,戴高樂將軍再度執政,出任法國總統。他奉行“戴高樂主義”,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向美國霸權發出挑戰,上任第一年便下令收回此前由北約指揮的法國地中海艦隊指揮權,並將美軍在法國部署的轟炸機驅逐出境。幾年後,更是宣佈退出北約。

中法兩國在奉行獨立自主外交、反對霸權主義等問題上的立場高度一致,這讓兩國關係迎來了轉機並最終實現正式建交。

可以説,中法兩國用交流和對話,在世界上樹立了獨立自主的典範,推動形成世界多極化趨勢。

這正是中法建交之初心。

對中國而言,中法建交同樣有著深遠的意義。它是新中國成立後外交工作的一個巨大勝利,讓美國封鎖、扼殺新中國的政策徹底破産。

更為重要和深遠的則是,中法建交開創了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先河。從中法建交開始,到中美關係實現破冰並正式建交,再到中國決定改革開放,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皆有其內在的歷史邏輯。從這個意義上説,中法建交可以看作是中國打開大門、邁入國際社會的重要一步。

60年來,中法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前列

1月25日,中法建交60週年招待會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習近平主席在視頻致辭中指出,60年來,中法關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前列,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貢獻。的確,在中法關係60年的非凡歷程中,這種高瞻遠矚、敢為人先的經歷比比皆是。

政治上,1973年,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總統訪問中國,成為西歐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兩年後,鄧小平訪問法國,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西方國家。1997年,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的西方大國;2004年又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西方大國。

經貿合作上,法國的標致汽車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汽車企業;法國也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航空運輸協定的國家,法航于1966年開闢的巴黎至上海航線,是中國跟西方國家開通的第一條航線。此外,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是空中客車公司在歐洲以外的第一條總裝線。

科技領域,中法于1978年簽訂科技合作協定,成為中國同西方國家簽定的首個科技合作協定。尤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中法在核電領域的合作。法國在該領域是第一個同中國合作的西方國家,從法方主導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到中法合資共建的臺山核電站,書寫了中法合作共贏的成功故事。

文化領域,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於2002年掛牌成立,成為中國在西方國家建立的第一個文化中心。

在關係人類命運前途的氣候變化問題上,2015年,中法兩國攜手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歷史性的《巴黎協定》。

“面對新時代的風雲際會,中法應當秉持建交初心、積極面向未來、敢於有所作為”

2023年4月,馬克龍完成了其任法國總統後的第三次訪華。訪華期間,他做出的關於“歐洲戰略自主”的表態,在西方引發軒然大波。何以故?這其中有著深刻的時代大背景。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已持續近兩年的俄烏衝突仍未實現完全停火,巴以又于去年10月爆發新一輪衝突,這給歷經三年世紀疫情至今還在艱難復蘇中的世界造成了巨大衝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各種“脫鉤論”沉渣泛起。

尤其讓人憂慮的是,美國以“去風險”為藉口,渲染“中國威脅”,重新祭起陣營對抗的伎倆,拉幫結派,脅迫他國選邊站隊,讓世界面臨再次陷入冷戰的危險。

在與習近平主席會談時,馬克龍表示,法方堅持獨立自主外交,主張歐洲戰略自主,反對搞對立分裂,反對搞陣營對抗。法國不會選邊站隊,而是主張團結合作,大國關係保持穩定。

馬克龍的這番表態,無疑是對美國立場的否定,無怪乎在西方引起軒然大波。

此次中國之行,馬克龍受到中國隆重歡迎。中法兩國元首在北京會談後又“移師”廣州,在白雲山麓的松園,賞《高山流水》,品千年茶韻,論千年興替。習近平向馬克龍介紹了中國正在進行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和核心要義。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將給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更大的機遇。

昔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高山流水遂成知音代稱。

60年前,在獨立自主精神引領下,中法兩國領導人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率先打破冷戰藩籬,實現歷史性握手。60年後,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以建交60週年為新起點,傳好歷史接力棒,堅守建交初心、賡續傳統友誼,推動中法關係邁上新臺階。

“中法關係的獨特歷史塑造了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中法精神’。面對新時代的風雲際會,中法應當秉持建交初心、積極面向未來、敢於有所作為。”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60週年招待會發表視頻致辭時這樣説。(文/劉峻淩)

編審:吳聞達 王月博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