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與案例法治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與案例法治研討會暨《中國法典型案例》《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新書發佈會7月23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網7月25日訊 7月23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與案例法治研討會暨《中國法典型案例》《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新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研討會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商務印書館、智慧財産權出版社主辦,《河北法學》雜誌社、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協辦。
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會長胡雲騰在致辭時表示,本次研討會將“中國式現代化”和“案例法治”相結合,令人很受鼓舞。案例是法治建設的最後一公里,案例代表我們國家法治的形象。法治之路是由案例鋪出來的,法治大廈是由案例壘起來的。案例是重要的資源,我們有責任把資源用活,讓它們成為國家法治建設的寶貴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李林發表致辭並指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推進需要多管齊下,努力實現多個超越。在法治觀念上,要超越“西方法治中心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法治領域的“四個自信”。在法治理論上,要超越曾經主導中國法學話語體系的西方話語理論,汲取中華法律優秀文化精華,借鑒世界法學文明有利成果,走中國特色法學發展之路,推動中國法學自我革命和創新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構建中國自主的法學知識體系。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一級教授、全國政協委員胡建淼在致辭中強調,今天的“法治”具有時代性。這種法治強調公權和私權的平衡、強調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以及對公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因此法治的“時代性”有很多方面值得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同時,《中國法典型案例》就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形式,可以借此向世界講述我們的法治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法典型案例》和《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分別由智慧財産權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會上,智慧財産權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潤貴表示,《中國法典型案例》是智慧財産權出版社2022到2023年重點出版項目。這部作品中涉及到的或多或少都是影響了中國法治進程、推進了中國法治建設的一些事件。目前智慧財産權出版社已經把《中國法典型案例》列為今年申報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的作品,希望優秀的法律文化也能夠走向世界。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白中林透露,《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也被列入商務印書館重點推薦書目,同時被列為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創新文庫。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中國法治研究院院長、《中國法典型案例》主編錢弘道(右),智慧財産權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潤貴為《中國法典型案例》新書發佈揭幕。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主編胡銘(右),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白中林為《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新書發佈揭幕。
在主創分享環節中,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主編胡銘介紹,成書過程中,進行了大量調研,希望能夠通過深入中國的司法實踐來研究中國司法制度的基本邏輯。思考中國式司法制度到底在什麼樣的層面上反映司法的規律性,中國特色和司法規律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中國的傳統司法制度和現代司法文明之間的關係,以及跟國際司法發展趨勢之間關係是怎樣的。此外,現代科技發展賦能司法制度,也要思考司法的數字化為司法又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變革。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中國法治研究院院長、《中國法典型案例》主編錢弘道表示,個案公正是實現普遍公正的基本方式。普遍公正必須通過個案的程式公正和實體公正來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新時代人民司法工作的崇高目標和神聖使命,也是司法機關和廣大司法工作者對黨和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中國法典型案例》選取中國最典型的案例進行學理闡釋,每個案例都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都具有示範意義。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中國法典型案例》《司法制度的中國模式與實踐邏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條分縷析,讓讀者充分理解並把握案例的法律背景與知識,揭示了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模式及背後的邏輯,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益參考。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江必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韓大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莫紀宏,河北政法職業學院院長馮軍,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勁,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友根,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院長胡銘等來自理論界、實務界以及媒體代表50余人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