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同心共築“設計下鄉” 助力傳統村落“向陽生長”
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培田村最美轉角。
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培田村,在保護傳統村落的同時,融入了新的設計理念。
中國網2月24日訊(記者栗衛斌 實習記者張夢琪)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於開展引導和支援設計下鄉工作的通知》,引導和支援規劃、建築、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文化策劃等領域設計人員下鄉服務,大力提升鄉村規劃建設水準。
福建省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充分利用對臺優勢,通過政策支援、情感牽引等路徑不斷吸引大量台灣團隊入閩,為福建的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在提升鄉村建設水準的同時深化兩岸交流發展,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近日,“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傳統村落萬里行”網評品牌活動走進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採訪團與台灣青年設計師張欣頤進行了座談交流。
截至目前,福建省“設計下鄉”駐村服務已吸引100多支台灣團隊參與,張欣頤所在的團隊就是其中之一,“淳樸而原始的村落對設計師來説,是個很好的發展課題。”張欣頤説。
“設計下鄉”為什麼選擇福建?在張欣頤看來,福建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傳統村落是吸引台灣設計師入閩的重要原因。設計師通過駐村設計,針對福建省傳統村落的資源,形成自己的服務探索模式,通過實地考察當地村莊環境資源,與當地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需求,融入當地的生活,從而打造一個個傳統村落樣板,講好一個個傳統村落故事。
“早期對於‘鄉村營造’的認知,設計師的理念與地方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化。經過長期的磨合,才形成了如今很多成熟模式和典型案例,現在下鄉做事更加順暢。”張欣頤説。
張欣頤以及所在的台灣設計師團隊成員與當地幹部商談策劃。
台灣團隊入閩進行鄉村建設前期,也有一部分團隊成員遇到過與張欣頤類似的困惑,經過探查摸索,逐漸形成了平潭北港村、泰寧陳溪村、閩清“梅城印記”等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案例和樣板後,“鄉村營造”任務得以順利繼續。
同時,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台灣團隊在做什麼,“交流中心”順勢成立。台灣上趣開新團隊在泰寧縣際溪村的“耕讀李家”建立了交流中心,團隊計劃未來將它變成一個實踐的培訓基地。長遠來看,這些實踐基地將成為了“撬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一個個重要“支點”。
在“設計下鄉”的服務過程中,傳統村落的文化以及建築保護對於鄉村建設十分重要,張欣頤所在的連城縣曾獲評中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對於連城縣傳統村落的保護,她認為,在這裡的設計思路是,硬體上遵循文物保護建築的修繕條件,內容上考慮現代生活及旅遊服務需求,結合科技及網際網路工具,以空間活化展示、技藝教學課程等方式,做好建築保存及文化傳承。
傳統村落增添設計的同時,也保留基礎面貌和實用功能,村民正在利用穿村而過的流水洗衣服。
近年來,連城縣積極整合資源,將鄉村振興“一縣一片區”、人居環境整治“兩制一拆”等政策以及項目基金向傳統村落傾斜,落實傳統村落修繕項目,打造示範區,因地制宜的豐富傳統村落的發展模式,發展紅色旅遊、姑田竹木等特色産業,帶動了當地産業發展。連城縣對於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有效的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在此期間,兩岸設計師團隊一起下鄉做設計,從文化調研到設計共創,優勢互補、經驗互鑒,同心共築起緊密的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