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海上絲路”泉州緣 ( / 25)

發佈時間: 2015-02-09 09:20:59  |  來源: 泉州晚報  |  作者: 莊建平  |  責任編輯: 郭素萍

泉州先民離鄉謀生,同時將宗教信仰帶到異國他鄉。

閩南村落歷來有以寺廟為中心演齣戲劇的傳統,華人華僑社區也常以閩南地方神廟為中心演出中國傳統戲劇。譬如,泉州木偶劇種布袋戲亦隨著泉州華僑移民傳入印尼群島,17世紀時布袋戲已經在爪哇地區流行。主祀廣澤尊王的中爪哇勿裏達保安宮就一直延續以布袋戲演出酬神的傳統。

宋元時期,隨著海外交通的發展,佛教在泉州得到進一步發展,不少泉州僧人到外國弘法、求法,同時把泉州文化帶到海外。特別是近代之後,泉州有不少僧人東渡日本、朝鮮、南韓,南渡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建立弘揚中國佛教文化的基地。東南亞著名僧侶不少祖籍泉州。菲律賓當地有許多與泉州佛寺同名的寺廟,如宿燕寺、崇福寺、海印寺等。它們不僅僅是同名如此簡單,實際上是由早期泉州赴菲僧侶建造。1937年,泉州開元寺監院性願赴菲律賓,擴建大乘信願寺,邀請泉州僧人如滿、瑞今、覺定等一同赴菲,被譽為“菲律賓佛教之開山鼻祖”。在新加坡,泉州僧人轉道和尚對於當地佛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惠安人高參和尚上世紀50年代時為雙林寺方丈,在新加坡興建寺院9座。曾在泉州開元寺卓錫(僧人居留的意思)的圓瑛法師,是去馬來西亞傳播佛教的前輩。而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檀香山的玉佛寺、洛杉磯的觀音寺、華盛頓的覺林精閣,都有泉州僧尼駐錫(僧人出行到訪的意思)。

據統計,每年到泉州尋根謁祖、交流參訪以及商務活動和旅遊的東南亞各國華僑越來越多,其中尋根謁祖、朝拜進香是最主要交流方式。市僑聯有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泉州也積極開展以宗親文化為紐帶的海外文化交流。晉江安海雅頌南音社、陳埭民族南音社、東石南音社,石獅群芳樂府和鯉城南音社等結為社團聯盟,經常性地邀請海外南音社團來泉交流和“打館”(會唱)。泉籍華裔新生代沒有忘祖,泉州離他們並不遙遠。不少華裔青少年跟隨父輩們的腳步,踏上了回泉尋根的道路。近年來,在國務院、福建省以及泉州市僑務部門的支援下,不斷有東南亞華裔新生代回到祖籍地,通過參加“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促進華僑與祖籍地雙向互動,培育兩地青少年之間的友誼。這在無形之中,也將泉州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上一頁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頁  


文章來源: 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 郭素萍
分享到:
0

留言框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