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海上絲路”泉州緣 ( / 25)

發佈時間: 2015-02-09 09:20:59  |  來源: 泉州晚報  |  作者: 莊建平  |  責任編輯: 郭素萍

在泉州舉行的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上,來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商人再續當年商緣。

泉商大展身手走向異域

在古泉州轟轟烈烈的商業大潮中,許多泉州人大展身手,經商貿易,成為富甲一方的巨賈。

聞名遐邇的泉州安平商人,早在唐朝就有經商的傳統。隨著安平港乃至泉州海外交通的發展,安海成為貿易重鎮,許多安海人出海經商。正如《安海志》所説的那樣:“商則襟帶江湖,足跡遍天下,南國明珠,越裳翡翠,無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到。”安海商人與徽商、晉商齊名,但不同的是,安海商人的經商之路是外向型的,他們通過包括安平在內的港口面向海外,他們行商區域廣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乃至西南夷地,海外則泛東西洋,他們“貿海則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至”,有的還會“夷言”。

鄭芝龍,則是中西海上貿易的先驅者。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事跡家喻戶曉,但關於他的父親鄭芝龍,知道的人並不多。在很多歷史學家看來,鄭芝龍卻是在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東來初期,順應時代潮流,投入中西海上貿易的一位先驅者,也是明清交替期間,在海禁封閉年代的條件下,開創閩南海上貿易疆域的豪傑人物。

明末清初,隨著鄭芝龍控制海權的形成,他利用安平的航海和經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榮海市,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航行于中國沿海、澳門、日本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國、地區之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力,擴大海上貿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他以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雄厚的資本在國際市場上同荷蘭、日本、南洋各國商貿公司競爭,是官商結合、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代表人物。鄭芝龍極力發展海上貿易,經常滿載絲綢、瓷器、鐵器等貨物,駛往柬埔寨、暹羅、佔城、交趾、三佛齊、菲律賓、咬留巴(今雅加達)、馬六甲等國貿易,換回蘇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在短短幾年內,他和其船隊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商業貿易的最強競爭對手。

歷史上的著名泉商還有建起蔡氏古民居的南洋巨賈蔡資深等人。如今,絲路承載著的精神,仍然投射在泉州人身上,連放聲一唱都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因此,當改革開放春風拂過,泉州創造了聞名於世的“泉州模式”,成為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泉商踏著先人的足跡,秉承泉商精神,同樣將“品牌之都”泉州的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涌現出了恒安、安踏、七匹狼、九牧王等一批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

   上一頁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頁  


文章來源: 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 郭素萍
分享到:
0

留言框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