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海上絲路”泉州緣 ( / 25)

發佈時間: 2015-02-09 09:20:59  |  來源: 泉州晚報  |  作者: 莊建平  |  責任編輯: 郭素萍

泉州海交館裏的這個碑刻,記錄了元大德三年(1299年),泉州人奉命出使波斯(伊利汗國),完成使命歸國後,將波斯贈送的禮物呈給朝廷。

民間信仰隨之漂洋過海

泉州先民離鄉謀生,同時將宗教信仰帶到異國他鄉,並逐漸建造寺觀供奉。泉州有眾多寺廟、宮觀以及鄉土神祇傳入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地,遠及歐美。在海外華人社會中,供奉泉州鄉土神祇的寺廟宮觀隨處可見,他們都認泉州寺觀為其祖庭,這不僅對宗教,並且對當地的文化和習慣都帶來一定的影響。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泉州通淮關岳廟的香火遠播東南亞,僅菲律賓就有幾十座;清水祖師、郭聖王的廟宇也遍佈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國。

印尼群島各種華人民間信仰的廟宇,大都仍採用泉州廟宇的傳統建築規制和形式,有的還從泉州請來工匠、運來材料建築而成。譬如蘇門答臘島巴東市西興宮,在1873年重建時,就從國內請去工匠十余人,購置大批建築材料,極具閩南寺廟建築風格。日惹的鎮南宮亦是如此。

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社會中,供奉家鄉鄉土神祇的宮廟甚多。在菲律賓,曾建有晉江石鼓廟分靈順正廟,清代建有泉州分靈的通淮廟,現在一些道教組織的負責人大多都是泉籍華人。在新加坡,清朝道光年間,泉州人在當地建立“天公壇”、天福宮、通淮廟,多位泉州道士在當地建立道壇。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頁  


文章來源: 泉州晚報
責任編輯: 郭素萍
分享到:
0

留言框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