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多項數據創歷史 來看智慧財産權“高分答卷”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多項數據創歷史 來看智慧財産權“高分答卷”

2025-01-16 02:51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多項數據創歷史 來看智慧財産權“高分答卷”

新華社記者宋晨

智慧財産權一頭連著科技和創新,一頭連著市場與經濟。

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同比增長13.5%,全年註冊商標478.1萬件,同比增長9.1%;截至2024年底,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件,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75.6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在15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了我國智慧財産權領域2024年取得的各項成績。

一串串亮眼的數據既表明瞭我國在專利、商標等多方面的不斷進步,更彰顯了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步伐堅實有力。

  以智慧財産權保護為支點,持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智慧財産權是創新的重要載體,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2024年,我國著力加強智慧財産權高標准保護,新建國家級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6家、快速維權中心7家,總數達124家,新建海外智慧財産權糾紛應對指導分中心33家,總數達80家。智慧財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36分,再創新高。

保護工作做得好,大家創新才有底氣、有幹勁兒。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內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7.8萬件,同比增長18.8%,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明專利有效量達134.9萬件,同比增長15.7%。

專利數量增長的背後,是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景象。隨著一系列高價值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也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立足小小“土特産”,做出特色“大文章”——

地理標誌是智慧財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同時在推動外貿發展、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

2024年,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支援指導湖南桑植、廣西融安等20個重點地區高標準推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建設。此外還印發《地理標誌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遴選確定44個地理標誌列入首批實施名單。為大眾熟知的昌平草莓、宣威火腿、遷西板栗、蘇尼特羊肉、東寧黑木耳、雲錦、黃山毛峰茶、磁灶陶瓷、柴達木枸杞、石屏豆腐等都“榜上有名”。

以地理標誌保護工程為契機,持續推動品質特色較優、工作基礎較好和産業規模較大的多類地理標誌的保護和發展,讓廣袤中華大地上的“土特産”有了閃亮的“名片”。

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誌産品2544個,地理標誌産品直接産值超過9600億元,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海外申請更加活躍,智慧財産權更具“國際范兒”——

智慧財産權是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當下,我國智慧財産權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受到世界矚目。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加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時,在該框架下年度國際專利申請量僅約100件,2023年這個數字為7萬件左右,連續5年位列全球第一。

2024年,我國智慧財産權海外申請更加活躍,我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均穩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較上年穩中有升,海牙體系外觀設計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量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高價值發明專利反映創新的品質。2024年我國高價值發明專利中有13萬件同時在海外獲得授權,較“十三五”末增長近一倍,涉及1.6萬家創新主體,較“十三五”末增長6700余家,國內更多創新主體更加注重借助智慧財産權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不斷強化智慧財産權高品質創造,持續推進智慧財産權高效益運用,讓我們一起期待,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2025年再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趙超】
無障礙
返回頂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