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年終報道丨“中文熱”推動2024年中阿人文交流跑出加速度

2024-12-28 16:35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 題:“中文熱”推動2024年中阿人文交流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李騰

2024年的蘇丹,武裝衝突依然不止,但瀰漫的硝煙沒能阻擋年輕人學習中文的熱情。

在首都喀土穆以北約460公里的阿特巴拉市,一群蘇丹中文教師自發成立了漢語培訓中心。“我們希望讓蘇丹社會了解中國文化,幫助那些對中文感興趣的人們。”培訓中心負責人阿提夫·哈桑告訴新華社記者。

雖籌辦匆忙、條件簡陋,但讓哈桑沒有想到的是,培訓中心受到極大歡迎。據他介紹,中心現已招收110余名學生,其中約60%是來自蘇丹戰亂地區的避難者。針對這種情況,中心大幅降低了教培費。

哈桑説,這麼多蘇丹人熱衷學習中文,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科技和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的重要性在全球舞臺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日益受到認可。

蘇丹阿特巴拉漢語培訓中心只是阿拉伯世界“中文熱”的一個縮影。2024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提出同阿方構建包括更廣維度的人文交流格局在內的“五大合作格局”,推動中阿命運共同體建設跑出加速度。

從海灣到北非,從中學到大學,從在校學生到社會人群,“中文熱”已成為全球南方合作框架下中阿文化和人文合作的金色標簽。

“中文熱”遍及中東各地

在從金字塔大街家中到開羅大學校園的小巴上,埃及姑娘納伊拉·蘇努基每天不是埋頭默誦中文課本,就是戴著耳機小聲哼著中文歌曲,同車乘客總是報以好奇的目光。

納伊拉今年21歲,是開羅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大四學生。受父親塔裏克·蘇努基——埃及知名中國事務專家的影響,納伊拉3年前毫不猶疑地選擇中文作為自己的專業。

開羅大學2007年設立孔子學院,現今每年註冊學生約4000人。相較于學院成立之初僅有不足30名學生,“這確實是一個顯著增長。”開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孔子學院埃方院長雷哈卜·馬哈茂德説。

目前,埃及在全國各主要城市28所高校開設有中文專業或中文課程,開辦有4所孔子學院、2所孔子課堂。

納伊拉説,一開始,她覺得中文非常難學,第一年甚至“張不開嘴”。“不過,我後來發現,學好中文的關鍵就是熱愛這門語言,熱愛這門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經過3年學習和鍛鍊,納伊拉中阿互譯水準進步很快,已經可以毫不費力地聽懂中國人講話。平時,她一邊上學,一邊做兼職翻譯中文書籍。

2020年9月,中埃雙方簽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兩年後,首批12所公立中學中文教育試點啟動。2023年10月,第二批10所公立中學中文教育試點啟動。由此,中文全面進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從中小學到博士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

納伊拉從中看到了無限機會。她説:“我打算畢業後開辦一家漢語培訓機構。”

同在北非地區的突尼西亞,自2019年迦太基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以來,已有累計2000多名突尼西亞學生在此學習中文,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在海灣地區,阿聯酋已有171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7.1萬名學生學習中文,中文教學開展如火如荼;沙烏地阿拉伯中文教學已覆蓋從中小學到高等教育的各個層次,中國2024年還向沙特派出首批175名中文教師……

如今,22個阿拉伯國家中已有4個把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或開設中文院係,13個國家建有20所孔子學院、2個獨立孔子課堂。

“中文熱”加深對華認知

隨著掌握中文的阿拉伯青年越來越多,2024年,知華友華的“阿拉伯網紅”在抖音、小紅書、B站等網路平臺上更加活躍。

穆罕默德·吉哈德就是其中的一位。2019年從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畢業後,吉哈德選擇留在中國發展。現在,這個埃及小夥在中國外文局從事對外傳播工作,同時也是中國投資協會文化交流部專家。“拍視頻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他説。

自年初以來,吉哈德在抖音平臺上發佈了64個作品。視頻中,他或裝扮成埃及法老形象介紹埃及古文明,或字正腔圓地用普通話“為中國配音”,收穫大量網友“點讚”。

對於學習中文,吉哈德有著深刻認識。他説:“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但它非常美,正如魯迅所説,‘中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因此,他在臉書平臺註冊個人賬號教授中文。

吉哈德認為,中文不僅美,還是“未來的語言”。“越來越多阿拉伯人認識到,懂中文意味著開啟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大門,從中發現更多機會,可以和中國建立長久合作。”

正是憑藉過硬的語言水準和活潑外向的性格,吉哈德從年初到年末,過得格外充實。“今年是中埃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建立10週年,我一整年幾乎每天都在忙碌,忙著和各種項目、各種活動對接,”吉哈德告訴記者,“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來年中埃、中阿交流互動會越來越多。”

與吉哈德紮根中國不同,迪娜在北京語言大學畢業後回到祖國摩洛哥。但相同的是,迪娜也選擇把介紹中國文化作為個人創業的發力點。她把自己演唱中文歌曲的視頻發佈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常有爆款之作。

在摩洛哥古老的街巷和廣場,迪娜動情地演唱著中文歌曲,吸引很多人駐足聆聽。她説,儘管當地人聽不懂中文,但能感受到歌曲的內在魅力。一些摩洛哥年輕人告訴她,他們也希望去中國學習。她認為,這是正確選擇,她親眼見證了中國發展得有多好,為自己能影響摩洛哥年輕一代而感到自豪。

兩年前,迪娜對新華社記者説,她夢想早日重返中國看看。今年,她兩次到訪中國。她説:“如果我們相互能有更多了解,那麼阿拉伯國家和中國民眾的心意就會更加相通。”

“中文熱”促進民心相通

回望2024年,中阿雙邊文化交流不斷深化,人文互動更加密切。

賽事活動形式多樣。阿聯酋、沙特、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約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中文學習者踴躍參加第23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開羅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亞絲明·哈米德在全球決賽中獲得洲際冠軍。除“漢語橋”外,埃及今年還舉辦了“學成語,識中華”第一屆成語大會,吸引200余名大學中文系學生和中文愛好者參賽。年近歲末,中阿詩會在北京故宮成功舉辦,多名阿拉伯國家詩人與中國詩人以詩會友,通過詩歌吟誦,表達對和平、友誼等共同美好價值的追求。

展會演出異彩紛呈。今年夏天,埃及788件文物在上海博物館亮相,其中不乏首次走出埃及國門的珍品。展覽引發中國觀眾極大熱情,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為慶祝中國—阿聯酋建交40週年,東方演藝集團和中國交響樂團年末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推出《千年一聲唱》國風音樂會和專場音樂會。年初時,中央芭蕾舞團還在阿聯酋上演中國賀歲芭蕾舞劇《過年》,讓當地觀眾領略中外藝術結合的魅力。

人員往來絡繹不絕。得益於雙邊往來日趨頻密,以及近年來多個阿拉伯國家對華免簽或落地簽,今年,赴阿拉伯國家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大幅增加,不少阿拉伯國家航空公司紛紛增設直航線路或提高航班運力。埃及航空7月14日起把開羅至上海航班增加至每週4班,此外還計劃在現有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航線基礎上,將廈門列為直航目的地。今年10月,沙特航空開通了吉達-達曼-北京航線。摩洛哥航空公司近日宣佈,將於2025年1月20日起恢復卡薩布蘭卡直飛北京航線。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付志明教授指出,中阿友好交往助燃“中文熱”,“中文熱”鋪就民心相通之路。在阿拉伯國家越來越重視加強與包括中國在內發展中國家之間全面關係的當下,“中文熱”實際上更是全球南方合作方興未艾的寫照。

“隨著交往的密切,中文已不再是單純的語言,而是成為了增進中阿人民親近感和歸屬感的途徑。”蘇丹阿特巴拉漢語培訓中心學員伊斯拉·馬哈朱卜説。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