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意”拼出大市場 河南尉氏小鎮琢玉、制香遠名揚
碎玉點綴的鄉間小道,琳瑯滿目的玉雕産品,底蘊深厚的制香技藝……走進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蔡莊鎮鹿村和香王村,路不見人、家家生産忙是這兩個村給人的直觀印象。
在鹿村一村民家的玉雕加工車間裏,屠娟坐在打磨機旁,專注地打磨著手裏的玉器。隨著打磨機快速轉動,她手裏的雙面鳥玉器造型也逐漸豐滿起來。
屠娟並非鹿村人,但她已在鹿村從事玉雕加工近20載,薪資也從開始每天幾十元漲到現在的近200元,日復一日地沉澱讓她的雕琢技藝越來越成熟。
圖為屠娟正在打磨玉器。經曉佳 攝
鹿村的玉雕加工已有50多年曆史,素有“鹿工”之美稱。作為遠近聞名的玉雕加工村,該村現有三分之一的村民、1000余人從事玉雕加工業,産品暢銷國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達上億元。高峰時期,鹿村村民從事玉雕加工達90%以上,吸納周邊千余名村民來此就業,屠娟就是其中之一。
行走鹿村,村民家門口精雕細琢的石墩、石壁,家中堆放的玉雕石材,家裏展示的挂件、首飾等玉雕産品讓人目不暇接。雕刻的主題和風格不僅展現了鹿村村民的藝術追求,更成了他們茶余飯後的談資。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也在不斷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贏得年輕人的喜歡。”村民劉莉娟從事玉雕加工18年,以生産倣古玉器為主,産品銷售到南陽和北京的玉器市場。
她認為玉雕産業不僅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讓村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未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鹿村玉雕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喜歡鹿村的玉雕作品。
圖為琳瑯滿目的玉器産品。王宇 攝
琢玉和制香都是慢工出細活的行當。與鹿村一樣,香王村同樣讓制香名揚四方。
沿著尉氏縣道一路南下,臨近香王村,遠遠便看到道路兩側整齊擺放的晾香架子,沿路而設的制香工廠裏時不時飄出淡淡的香氣。
香文化在尉氏縣香王村有著600餘年的傳承歷史。據清道光年間沈溎編撰的《尉氏縣誌》中記載,香王村的制香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間,至清朝時傳統技藝經村民改良更具地域特色。目前,該村現有制香工廠百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0余家,吸納3000多人從事制香産業,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香業基地。
走進開封宋都香業生産車間,攪拌、晾曬、包裝、裝箱……各個環節有條不紊。隨著50余歲的工人朱向黨熟練地將榆樹皮和柏木粉混合投進攪拌機,細長的香條便經傳送帶送至兩名工人面前。返工或晾曬,由工人根據香條的成型情況進行判斷。
圖為工人將成型的香條放置於架子。王宇 攝
張雨池是這家工廠的負責人,也是尉氏縣香王制香技藝非遺傳承人。他從父親手中接下家族制香工藝的傳承棒,至今已有20餘年。從開始的手工作坊式製作到如今的機械生産,從傳統線香到衛生香、養生香,他不僅拓展了制香的品類,也開創了自己的制香品牌。
得益於香王村家家制香的悠久傳統和市場的高認可度,張雨池計劃繼續擴大生産規模、研發新的産品品類、拓展市場空間,讓家族傳承“香”飄久遠。
玉雕加工遠銷國外,制香産業雄踞長江以北,然而,琢玉培香的蔡莊鎮並未止步于當前的發展成就。
目前,鹿村正規劃建設玉石交易市場,為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打下基礎;香王村計劃成立制香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完善産品品質行業標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據介紹,蔡莊鎮將大力發展玉雕、制香等傳統特色産業,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市場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經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