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德國前內政部長:我不會把中國稱為“制度性對手”

2024-12-19 08:22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邢曉婧 馬瑞謙】德國前內政部長奧托·喬治·席利(Otto Georg Schily)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於歐洲和德國而言,首先應當將中國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呼籲歐洲政治家們要努力構建全球夥伴關係,而非給全球合作製造障礙。

一段時間以來,歐洲一些人將中國同時定位為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有評論指出,這種定位既不符合事實,也不可行,只會給中歐關係帶來干擾和障礙。“我不會把中國稱為‘制度性對手’。”席利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歐尤其是中德之間的經濟合作帶來了顯著的互利共贏的成果。歐洲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以及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都促進了中歐雙方的經濟增長。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商品貿易夥伴,2023年歐盟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高達7830億美元。

“在未來繼續擴大這種成功的合作才是明智的做法,而不應通過提高關稅或設置某種障礙來阻礙中歐之間的經濟關係。從我與總統府的交流中,我可以確定,德國一直致力於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以及政治對話。”席利這樣説道。

席利稱,“我不會把中國稱為‘制度性對手’。在我看來,我首先將中國視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把中國看作是競爭對手。”他解釋説,“在全球相互關聯的經濟環境中,公平競爭是有益的。除了經濟和政治領域,我們還應該非常感激中歐之間,尤其是中德之間存在著許多友好關係。”

這位德國資深政治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應當在國際機構以及雙邊關係中得到認真探討。因為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而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只能通過全球夥伴關係來達成。

席利稱,“因此歐洲的政治家們應當努力去構建全球夥伴關係,而非給全球合作製造障礙。他們應當意識到,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中。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裏,我們需要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某項政策只有將自身利益與他國利益相結合時才能取得成功。”

在全球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過程中,國際社會圍繞全球南方的討論不斷增多,認為世界正在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國際秩序將不再由西方主導。席利對此表示,全球南方日益增強的政治和經濟實力是一個無人能否認的事實。西方一些人將此視為一種威脅。但全球南方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進步,應當被看作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機遇,可為包括西方國家在內所有人提供合作與發展的新機會。席利還稱,“無論是否願意,我們已然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對於擺在面前的諸多問題,我們必須通過全球合作來共同應對。”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