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新加坡媒體關注:中國“穀子經濟”消費前景

2024-12-13 08:47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1日文章,原題:“穀子經濟”能挽救中國消費? “穀子經濟”今年以來持續引發中國輿論熱議。在中國這一從二次元IP衍生出來的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

“穀子”發源於日本,出自於諧音“goods”(商品),在中國網際網路用語中指動漫、遊戲、偶像等版權作品衍生出的周邊商品。銷售周邊的店被稱為“穀子店”,買家被稱為“谷民”,購買行為則被稱作“吃谷”。

中國“90後”“00後”是這波消費的主力軍,願意為情緒消費與價值認同買單,每月花費動輒上千,為“穀子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有“谷民”甚至還為一塊被炒到7萬多元的“吧唧”(徽章)買單,聲稱“買的就是情緒價值”,但這種一擲千金的行為往往讓圈外人錯愕不解。“穀子”市場的快速膨脹,也引發黃牛亂象,利用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特點,搶先囤積限量版或特別版商品,人為製造稀缺性,導致市場出現嚴重溢價。

中國經濟學者盤和林分析,收集“穀子”是一條社交路徑,愛好同一個IP的人,圍繞“穀子”買賣話題形成社群,並在社群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社交。心理諮詢師陸婧則分析,中國年輕人喜歡“穀子”的原因,與迷戀偶像或虛擬人物的情況類似,“當我不能真正擁有它,而我又太喜歡它的時候,我需要一些可掌控的過渡性物品來替代它”。

中國遊戲産業分析師張書樂提醒,國內“穀子經濟”仍處在初級階段,主流二次元IP依然以日韓和歐美為主,國內知名IP影響力偏弱。與此同時,“谷民”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疊加消費場景、演繹場景較為局限,主流的往往僅限于盲盒、卡牌和cosplay,缺少周邊衍生鏈。

投資者更多關注的相信是“穀子經濟”的上升勢頭是否可持續。“穀子”脫離IP內核實際上就是一張不值錢的卡片。因此,沒有堅實基本面的“穀子經濟”,能否為中國消費出大力,目前作預判相信還為時尚早。(作者察客)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