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道之三

2024-12-09 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應有之義,也是澳門特區未來發展新路徑、新空間、新動力的關鍵所在。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參與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琴澳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

12月2日,澳門輕軌橫琴線開通,連通琴澳。從輕軌蓮花站上車,只需2分鐘,就到達橫琴口岸。

“輕軌線路網延伸至橫琴口岸,並在橫琴口岸與廣珠城軌延長線快速換乘,澳門進一步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澳門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説。

珠海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具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橫琴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臺。

從2009年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橫琴島,到後來建設合作區,經過15年開發建設,橫琴已變成充滿活力的開發熱土、開放前沿。

“我看好橫琴的營商環境,特別是稅收、人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橫琴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科研資源。”廣東躍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江朝暉説。

“從澳門起步,在橫琴建立研發總部、在深圳設立銷售中心、在東莞建立智慧工廠,粵港澳大灣區給了澳門青年更廣闊的創業平臺和更多與內地城市交流合作的機會。”甡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創始人蕭啟東介紹,越來越多澳門創業者在橫琴、大灣區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

如今,“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的産業聯動新模式初步建立,合作區發展建設按下“快進鍵”,展現“加速度”,新質生産力創新要素在合作區加速集聚,各類企業紛紛進駐,人才引進落地見效。

“內地具備完整的産業鏈與廣闊的市場空間,無論是創業環境、文化底蘊,還是人力資源,對於澳門創業青年而言,都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建議大家多到內地看看,邁出創業第一步。”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猷君為有志創業的澳門青年提出建議。據了解,截至目前,合作區認定首批6家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兩批次86家澳門青年創業企業,累計新增孵化澳門項目443個。

2023年,合作區GDP(地區生産總值)達472.53億元;截至2023年底,合作區澳資企業達5952家,全年澳資産業增加值29.8億元,同比增長186.2%,較2021年合作區成立時增長1.9倍;2024年前三季度,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等“四新”産業增加值183.1億元,佔合作區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9%……橫琴的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琴澳一體化水準持續提升。

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就業越來越便利

一到週末,從澳門出發北上的車輛經港珠澳大橋附近的各條街道向關口行駛。去橫琴跑步、划船、拍照,到中山聚餐、江門採購、長隆遊玩……這是澳門居民鄧女士的假日計劃。從澳門到內地,對普通市民來説,越來越常態化。

2024年3月1日,合作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封關運作,橫琴口岸人員車輛雙向實現快速過關。自封關運作以來,合作區總體運作順暢,“一線”“二線”通道人員、貨物進出境平穩有序。

文化同源、優勢互補,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的融合發展具有先天優勢。

“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澳車北上”,駕照互認落地實施……近年來,粵澳雙方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準開放的新體系,人員進出更加便利,各類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便捷高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描繪的藍圖正逐漸變為現實。

“我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2021年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並取得執業資格,現在,我幾乎每天都要在澳門與橫琴之間往返。”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説,在一份份法律文書、一樁樁仲裁案件中,許多澳門律師在大灣區執業中成長起來,推動深度融合發展。

近年來,澳門建築專業人士、中醫師、醫療人員、藥學技術人員、教師、律師在橫琴、大灣區便利執業政策相繼推出,廚師、美容美發、餐廳服務等職業資格粵澳互認,“跨境理財通”、政務服務跨境通辦、青年創新創業等服務日益完善。

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就業的便利度不斷提升。目前,合作區建成投用公辦民辦學校及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超7000個,其中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採用澳門學制、課程及教材,今年9月首批256名澳門新生入校就讀。此外,合作區建立跨境門診轉診工作機制,推動跨境醫學影像結果互認,實現澳門居民享受國家醫保集採政策,首批296種澳門藥品獲批在合作區指定醫療機構使用,允許符合條件的澳門15類醫療人員在合作區範圍內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2018年起,街坊總會在中山、珠海、橫琴等地開設多個服務點,僅橫琴就有5個服務點。”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會長吳小麗説,大家在互相學習中尋找適合大灣區的工作方式,推動建立大灣區社會服務工作標準。

主動對接並服務大灣區建設

從廣西到廣東珠海出差的劉先生,專門來到澳門看展覽。“保利美高梅博物館的‘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展覽,展出184組、228件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珍貴文物,特別想來看一看。”劉先生説。

“依海而生、靠海而興的澳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介紹,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精準聯繫人”,澳門的平臺作用日益彰顯。特別是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以下簡稱“中葡論壇”)成立以來,經歷了兩次擴員、召開了6屆部長級會議、制訂了6個《經貿合作行動綱領》,實現了中國與9個葡語國家在論壇的“團圓”,促進了中國與葡語國家在多個領域的合作。

“中葡論壇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季先崢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葡語國家政府代表和企業通過澳門的中葡平臺功能認識澳門,進而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及廣闊的內地市場。

10月10日,內地與澳門簽署《關於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二》,這是健全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澳門經貿交流合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支援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將進一步把握大灣區和合作區建設機遇,立足‘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定位,攜手各界發展新質生産力,主動對接並服務大灣區建設,不斷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更好地服務國家高水準開放和高品質發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説。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9日 04 版)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