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未來 深度解讀“全球南方”的崛起
上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來自南半球的“G20聲音”響徹世界。
這是繼金磚峰會和APEC峰會後的又一次有南方國家全面參與或主導的峰會,芬蘭《赫爾辛基時報》指出,本屆G20峰會,凸顯了“全球南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全球南方”國家(The Global South)的概念來源於“南方”國家(The South)。早在1926年,義大利學者和政治家葛蘭西在《南方問題的某些方面》一文中就指出,由於工業化程度不同,義大利存在南北地區發展不均衡、不合理現象。
1977年,聯合國成立了以德國前總理勃蘭特為首的“南北委員會”,按照全球現代化發展程度,劃出了一條“勃蘭特線”。
界線以北,稱為“北方國家”,界線以南,稱為“南方國家”。
“勃蘭特線”顯示,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在南半球。於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關係被稱為“南北關係”。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也就被稱為“南南合作”。
1955年4月舉行的萬隆會議,被看作是南南合作的開端。
199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南方的挑戰:南方委員會的報告》,把“南方國家”正式列入全球治理框架,“南方國家”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2003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2月19日定為“聯合國南南合作日”,標誌著南南合作進入新階段。
聯合國秘書長 古特雷斯:強有力的南南夥伴關係以及三方合作,對於為全人類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至關重要。
而從稱謂上的“南方國家”過渡到“全球南方國家”,則體現出全球化時代的巨大變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2007年的南方國家,也就是新興市場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按購買力平價換算的GDP首次超過發達國家GDP總額。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急需發展中國家的深度參與。
2009年,是“全球南方國家”走上世界舞臺的關鍵性一年。
當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夥伴。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標誌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2009年9月的G20匹茲堡峰會上,首次明確指定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成為第一批“全球南方國家”。
2009年底的氣候大會上,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共同推動下,達成了《哥本哈根協議》,成為全球氣候合作新起點,“全球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據經合組織預測,到2060年,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GDP之和將達到116.7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總量的49%,是美國經濟體量的3倍。
2023年9月,在“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上,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明確表示:“現在應該由南方國家來改變遊戲規則。”
在會議宣言中,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明確寫入其中,這也成為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的呼聲。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國的發展成就和堅定的南方立場,為“全球南方”注入了信心。
時任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臨時主任 阿布杜拉提夫:中國過去數十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也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展示了可以借鑒的快速發展的成功道路。
今年的G20峰會有一個特殊之處,那就是與會成員從20個變成了21個。新增的那個“1”,就是中國第一個明確表態支援、在2023年加入G20的非盟。
超過14億非洲人口作為一個整體,能夠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意味著,“全球南方”的力量正變得越來越大。而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在倡導多邊主義與全球治理方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法國24電視臺評論説,此次裏約峰會之所以會被載入史冊,是因為它可能是美國領導世界秩序並舉行聚會的“絕唱”,現在已經到了和西方主導的世界舊秩序説“再見”的時刻。
的確,如今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已經再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正期待著開啟真正的“全球治理”。全球南方也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是推動變革的關鍵力量,也是百年變局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