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中國“機器人密度”全球第三,領先德國和日本

2024-11-22 09:1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李炫旻】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日發佈的一份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在機器人的工業應用方面已經超過德國、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機器人密度是衡量製造業自動化程度的國際重要指標。”路透社援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説法稱,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在2023年創新高,每一萬名員工配備162個機器人,是7年前(74個)的兩倍多。就不同國家來看,在機器人密度方面,南韓居世界之首,每一萬名員工配有1012個機器人。排名第二的是新加坡,隨後是中國。在中國,每一萬名員工配有470個機器人,這一數字是2019年的兩倍多。

相比之下,德國每一萬名僱員配有429個機器人。自2018年以來,該國機器人密度的年增長率是5%。日本以419個位居第五,4年來機器人密度平均每年增長7%。美國的機器人密度達到295,在世界上排名第11。

按地區算,2023年,歐盟機器人密度為219,同比增長5.2%,德國、瑞典、丹麥、斯洛維尼亞位列全球前十。北美的機器人密度為197,增長4.2%。亞洲每一萬名員工配備182個機器人,增幅達7.6%。南韓、新加坡、中國和日本位列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十大國家之列。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隆之20日表示,機器人密度是跟蹤世界各地製造業自動化程度的晴雨錶,“中國在自動化技術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到2023年,中國機器人密度位居第三,僅次於南韓和新加坡,領先於德國和日本”。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稱,中國在2019年才進入前十名,4年內,已成功將機器人密度翻了一番。

“總的來看,龐大的製造業規模和勞動力市場是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部落格網和義烏全球網共同創始人兼董事長方興東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機器人主要用於操作性工作,而這些工作與製造業密不可分。中國製造業的整體體量佔全球將近1/3,這為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産業和較低的自動化水準,推動了機器人在加工製造業中的廣泛應用。此外,中國在第三産業的服務機器人應用也呈現上升趨勢。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今年9月發佈的《世界機器人報告》顯示,中國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27.6萬個,佔全球新安裝量的51%。報告稱,中國不僅在推動國內安裝更多機器人,還在增加機器人製造商的份額。中國國內市場在2023年達到47%。相比之下,過去十年,這一比例一直在28%左右波動。報告預測,從長遠來看,中國製造業領域對機器人需求仍有很大增長潛力,預計到2027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至10%。

賽迪未來産業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室主任鐘新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全球機器人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未來還可以努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支援包括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等材料科學、演算法大模型等研究;加強産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應用,讓企業更好地參與到科研項目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研究和開發;推動複合人才培養,讓他們不僅懂機器人,還懂大模型、材料等諸多方面;鼓勵行業標準制定,給産品研發勾勒方向,增強人形機器人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拓展應用場景,除了傳統的工業和服務業,要積極探索機器人在醫療、農業、教育等領域的應用,還要挖掘人形機器人在高危特環境領域的應用。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