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黃金後平臺跑路?案值或超千萬 辦公地人去樓空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邵萌 李京統)11月,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陸續接到了反映同一件事情的數百通報警電話,報警人來自全國多個省份,他們均表示,自己在“奢侈品購物平臺”麥多多上買到的黃金遲遲不發貨不退款,平臺方也失聯了。
中新網多方採訪了解到,據初步統計,被騙人員至少超400人,涉及單數超1000單,金額數千萬。有消費者貸款近50萬在麥多多上購買黃金,如今面臨逾期。
多位受訪者稱,麥多多位於上海的辦公地點已人去樓空。目前上海警方反饋已立案,有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資金還在追查中。
案值或達數千萬
有人貸款近50萬“投資”
寶媽、大學生、上班族......在一個麥多多相關維權群中,聚集了4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受害人。據初步統計,僅該群受害人被騙金額就超過2000萬。
來自四川自貢的黃女士告訴中新網,今年5月,她被一名網友拉進了一個499人的黃金理財群。群內經常討論名為麥多多的電商APP,據稱,該APP上的黃金價格每克比大盤價低10至20元,不少人選擇購買後再轉手賣出。
網友推薦黃女士用麥多多購買黃金。受訪者供圖
“一開始我是不敢買的。”黃女士説,直到8月,那位網友再次向她介紹麥多多,並展示了自己的訂單和收益。於是,她抱著嘗試的心態搶購了10克黃金,三四天后就收到了貨,轉手賣出後,她賺到了100多元的差價。
此後,群裏總有人分享自己又買了多少,再加上前期搶購的黃金都是正常發貨,黃女士漸漸放下了顧慮。直到11月7日,麥多多不再回復消費者消息,當初拉她進群的網友失聯,微信群也悄然解散,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此時,黃女士還有總計價值66.4萬元的黃金未收到貨,其中有近50萬都是她貸款得來的。“我在家帶孩子,沒什麼收入,就想著貸一點,掙點錢給小孩改善下生活,沒想到會這樣。”
趙女士的部分訂單。受訪者供圖
同樣被網友拉入局的,還有遼寧的趙女士。起初,對方只是跟她分享一些主流電商平臺的優惠消息,拉她加了群,兩個多月後,便開始向她推薦麥多多。或許是為了凸顯商品的稀缺性,該平臺設置了搶購時間和數量。每天,對方都會定點提醒她,時不時向她分享些搶購技巧。
“後來我才發現,這個微信群裏大部分都是這家公司的‘托’。”趙女士説。目前,趙女士未收到貨的黃金總額超過13萬,這些花費均為貸款所得。她表示,維權群內很多人都是出於投資目的,貸款在麥多多上購買黃金的。
另一位湖南長沙的消費者陳女士也表示,她還有價值47萬的黃金未收到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信用卡和花唄貸款,如今面臨逾期風險,她期待能早些追回損失。
涉事公司僅成立半年多
負責人已被控制
天眼查顯示,麥多多隸屬的上海麥個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4月23日,註冊資本1500萬元,法定代表人陳凱文。該公司旗下還有2家子公司,分別為上海麥優匯網路有限公司、上海滬騰金珠寶有限公司,均成立於今年9月,註冊資本都是3000萬。
11月8日,麥多多辦公地,多名消費者前來查看情況。受訪者供圖
“看到註冊資本越來越高,就想可能是公司越做越大了,沒有想到他們會跑路。”黃女士説。但實際上,天眼查顯示,這三家公司認繳出資日期都要到2029年。
此外,麥多多官網也略顯簡陋。儘管官網介紹中寫著“匯集全球奢品時尚”,但僅貼了聯繫方式和幾張奢侈品圖片。記者多次撥打上述聯繫電話,均提示無法接通。記者注意到,該號碼曾是上海沈新汽車配件貿易有限公司公開的聯繫電話,不過該公司今年4月便已登出。
麥多多官網首頁。
11月8日,黃女士的丈夫趕往位於上海的麥多多辦公地。彼時,現場兩名公司員工向前來詢問的消費者們表示,公司放了三天假,備戰雙十一。然而,第二天再過去時,辦公地已人去樓空,門口貼著張紙,上面寫著“上海麥個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員工不知情,已將所有知情情況告知派出所”。
麥多多辦公地點門口。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20日從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獲悉,警方已對這起事件立案調查。多名受騙人表示,據警方反饋,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記者注意到,目前,麥多多APP已經無法登陸。
律師:涉嫌構成合同詐騙罪
最高可判無期
北京市藍鵬(濟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博浩向中新網分析,目前來看,涉事公司及相關人員的行為涉嫌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罪,即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如果最終被認定為構成合同詐騙罪,目前初步統計金額高達2000萬的情況下,屬於“數額特別巨大”的情節,涉案人員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
多位受訪者對中新網表示,自己是在社交平臺被詐騙公司的“托”加好友後,經過數月時間一步步走入了陷阱。平臺跑路消息傳來後,這些每天定點催他們搶黃金的“托”無一例外都消失了。
立案告知書。受訪者供圖
這些“托”是否構成犯罪?張博浩表示,如果平臺負責人構成合同詐騙罪,這些人的引誘行為屬於共同犯罪行為,也構成合同詐騙罪,最終根據其在共同犯罪中發揮的作用進行量刑。
低價黃金“殺豬盤”
為何屢屢得逞?
“黃金熱”浪潮下,低價黃金“殺豬盤”也隨之出現。此前,類似的案件也屢見報端。去年10月,就有多名消費者反映,他們在“中鑫金業”APP上購買投資金條後,平臺再無貨品發出狀態,辦公地也人去樓空,有人受騙金額超百萬。
究其套路,基本都是詐騙人員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篩選對黃金理財等有著濃厚興趣的用戶,偽裝成普通投資者,加為好友後長期交流。平臺用低價和限購作為噱頭,先讓消費者獲利,讓其逐漸降低警惕。
“之前的線上平臺爆雷,多為虛擬的投資平臺,大家對此也多有防範,但黃金詐騙公司披上了黃金買賣的外衣後,使得受害人的防範心理大幅降低,通過所謂延遲發貨或者假冒快遞資訊等方式,騙取消費者的預付款。”張博浩説。
他表示,這類案件難點之一就是資金追回的問題。既往的平臺類詐騙案中,平臺負責人往往將詐騙來的資金揮霍甚至通過各種洗錢的方式進行層層轉移,使得公安機關難以查詢到資金的最終流向或難以追回。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受害者能做的就是積極主動聯繫警方、配合調查,將所掌握的相關資訊和證據材料盡可能多的提供給警方,有利於追回損失。”張博浩建議,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慎投資,避免上當受騙。
相關人士提醒,將黃金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銷售,可能或多或少都是有點“貓膩”的。“因為金價是跟著大盤走的,你從黃金交易所拿出來,還能低於這個價格賣,商家不是做賠本的買賣嗎?大家不要貪小便宜,你以為你賺了,但其實跳到坑裏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