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多地再次發生海水倒灌 百川入海的水 為何會“逆行”?

2024-11-21 08:24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這兩天,浙江寧波、廣東深圳、廣西北海等地發生海水倒灌現象,“海水倒灌”這個詞又登上熱搜。而在上月,遼寧、河北、天津等多地也出現過海水倒灌現象。雖然在大多數地方,倒灌的海水隔了一段時間就自然退去,但這些似乎“不太尋常的現象”還是引起公眾廣泛關注。

大江東去、百川入海,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而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出現河水倒流、海水倒灌的現象。海水倒灌,就是海水侵入原本由淡水“主宰”的河道,甚至滲透到內陸地區的現象。海水倒灌是沿海地區常有的事嗎?今年是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怎樣防範應對?

多地海水倒灌再現

廣東惠州市民黃先生:海水倒灌,以前有,但是18日晚上特別厲害。

廣東惠州市民劉先生:兩三個小時就退了,沒什麼損失,還好。

這兩天,根據東南沿海不少市民在短視頻平臺發佈的資訊,當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現象。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暴潮預報室副主任劉秋興介紹,受今年第24號颱風“萬宜”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1月17日上午至19日上午,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出現了50釐米至110釐米的風暴增水,浙江寧波沿海于17日中午前後出現了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廣東深圳、惠州沿海于18日夜間出現了達到當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17日中午前後,浙江寧波甬江口和三江口老外灘局部低窪區域出現海水漫灘;18日夜間,深圳中英街、大鵬較場尾海灘等地低窪地區出現海水漫灘現象。

劉秋興介紹:“本次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區域出現風暴潮漫灘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這些地方正值本月的天文大潮期,天文潮就比較高,再加上沿岸區域受24號颱風‘萬宜’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出現了100釐米左右的風暴增水,且最大的風暴增水基本上疊加在天文潮比較高的階段,這樣,浙江寧波、廣東深圳、廣西等地都出現了達到橙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浙江寧波甬江口和三江口區域出現海水漫灘,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甬江上游持續降水徑流量比較大,外海潮位頂托,無法順暢進行泄洪,入海河流沿岸部分區域出現海水漫灘。”

似曾相識?

一個月前的10月21日早晨,遼寧省盤錦、營口、大連、錦州、葫蘆島等城市部分沿海地區突發海水倒灌,部分街道社區進水被淹。當時,很多當地居民表示,這種突發情況完全沒有徵兆,讓他們感到陌生。而當地有經驗的漁民張興華表示,當時正值農曆十八前後,恰逢海水大潮,此前在當地也曾偶爾出現過大潮時少量海水漫過岸堤的情況。

張興華:我下了十多年的海,是漁民。憑經驗看,就是北風壓潮壓得太狠。

記者:前一段一直是北風嗎?

張興華:一直是北風,再過來一場南風,北風壓了三四天,之後南風上來,又趕上天文大潮,就肯定大。我到了二界溝這裡近50年了,沒遇到過這麼大的潮。

根據當時自然資源部有關專家的分析,那次異常增水主要與外海大範圍風暴潮波的震蕩回流和天文高潮的疊加有關。在異常增水發生前,受冷空氣和出海氣旋共同影響,10月18日至19日上午,渤海灣、萊州和山東半島沿岸出現了一次強風暴潮過程。19日下午至20日白天,渤海沿岸普遍出現了最大超過100釐米的持續減水過程,導致大量海水在外海堆積,20日夜間到21日早晨,堆積的海水震蕩回流正好疊加在當地天文高潮上,導致遼寧、河北和天津等地沿岸普遍潮位較高。劉秋興分析,11月18日、19日浙江寧波和廣東深圳等地發生的海水倒灌,與上月此時發生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

劉秋興表示:“這次和上次遼寧沿海出現海水倒灌的原因相對比,相同點就是兩地都處在天文大潮期,另外也都與當地的較高潮位有密切關係,比如寧波、深圳、廣西沿海最高潮位達到橙色預警級別,遼寧沿海的最高潮位達到了紅色的預警級別。不同之處就是這次寧波、深圳等地的海水漫灘,主要是在颱風和冷空氣共同作用下直接産生的風暴潮疊加到當地的天文高潮階段,出現較高潮位,導致的海水漫灘;而遼寧沿海的海水倒灌主要是由溫帶風暴潮過後的邊緣波增水疊加到天文高潮階段,出現了較高潮位引發。”

海水倒灌不神秘

海水倒灌、潮汐漲落,這些都是地球尺度的現象,生成原因非常複雜。其中,風暴潮是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由於強風吹過海面時,形成巨大的波浪,推動海水向岸邊湧來。如果風暴潮發生時,恰逢天文大潮,也就是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疊加,導致海水漲潮達到最高潮位,海水就會在風暴潮和天文大潮的雙重作用下,形成更高的潮位,甚至衝破海堤,侵入內陸地區。

據國家海洋預報臺介紹,近十年來,受颱風影響,我國沿海各地多次出現風暴潮漫灘現象,例如“海鷗”風暴潮導致廣東省湛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區域出現海水漫灘,“天鴿”風暴潮導致珠海市、澳門地區出現較大範圍海水漫灘,“山竹”風暴潮致使深圳市和香港地區出現明顯的海水漫灘。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上述風暴潮漫灘均出現在7月至9月,歷史上在11月中下旬由於颱風和冷空氣共同影響出現海水漫灘的現象較為少見。劉秋興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相關預報技術研究和系統建設,讓這一地球尺度的現象提早被預知,從而為防災減災做好保障工作,也減少公眾不必要的擔心。

劉秋興表示:“針對我們國家近期出現的這種海水漫灘、海水倒灌現象,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工作——加強預警預報工作,特別是針對天文大潮期風暴潮過程的預警預報工作,開展颱風和冷空氣共同作用下東南沿海風暴潮預報技術研究,加強河口海岸區域風暴潮、天文潮和洪水耦合機理預報技術研究;還要開展沿海重要區域的精細化風暴潮漫灘預報技術研究和漫灘監測預報系統建設,為沿海地區的防潮減災提供具體可靠的預報保障;此外,沿海處在低窪地區的居民在天文大潮期要儘量做好防潮準備,因為有時候即使沒有明顯的天氣系統影響,沿岸的低窪地區也可能會出現輕微的海水漫灘或海水倒灌的現象。”(記者王澤華 季熠非 劉縱雷 曹志宇)

【責任編輯:劉洪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