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巴互動為“全球南方”合作樹立新典範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白雲怡】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17日抵達裏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並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今年是中巴建交50週年。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與巴西的互動為“全球南方”國家間的合作樹立了新典範。未來,中巴合作不僅將有力推動兩國自身的發展,更有可能為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帶來深刻變革。
“巴中的合作不僅能加強‘全球南方’的實力,還能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合作式解決方案’”
環球時報:您如何評價近年來中國與巴西關係的發展?在您看來,兩國之間的合作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林斯:巴中關係是涵蓋文化、技術和社會等眾多領域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國間的合作説明新興經濟體可以共同推動並共用發展和創新的巨大潛力。
從全球視角來看,中國與巴西的合作展示了發展中國家如何在各個領域建立互利互惠關係。比如,中國支援巴西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而巴西則通過農業創新為中國的糧食進口貢獻力量。這種夥伴關係表明,一個國家要取得發展,並不是只能走現有發達國家的道路,還可以通過包容性的合作,充分發揮每個國家的獨特優勢。
環球時報:您對中國領導人此次訪問巴西有何期待?這次訪問將對中巴關係産生怎樣的影響?
林斯:中國領導人的此次訪問正值巴中建交50週年和G20峰會在裏約熱內盧舉行,這為進一步深化巴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我認為,這次訪問將加深兩國在貿易、投資、技術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
此外,這次訪問也顯示出巴中合作對國際穩定的重要意義。如果持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巴西發展戰略對接,不僅巴中雙邊關係將得到深化,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也將得到推動。
環球時報:作為全球兩個重要的新興經濟體,您認為中巴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可以展開哪些戰略協調合作?兩國擁有哪些共同利益,面臨什麼共同挑戰?
林斯:作為新興經濟體,巴中兩國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和G20等國際平臺上一致協調行動,能增強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推動形成更加多極化和平衡的國際秩序。通過減少對傳統強國主導機構的依賴,兩國都致力於建立一個更加切合當前經濟與政治現實的體系。
巴中兩國的共同利益包括實現經濟穩定、擴大國際貿易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糧食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加強社會包容性也是兩國的重要事項。不過,當前巴中兩國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如何應對動蕩的全球經濟、如何避免貿易摩擦以及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此外,兩國也都在密切關注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當前局勢要求中國和巴西都採取更加謹慎的外交政策。
巴中在全球層面上的戰略合作還有望進一步深化,尤其是在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農業等領域。比如,巴西和中國可以聯合發起更多可持續農業、數字普惠和氣候行動倡議。巴中的合作不僅能加強“全球南方”的實力,還能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合作式解決方案”。
“中國的形象已經從‘産品生産國’變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和技術強國’”
環球時報:巴西社會是怎樣看待中國的?在過去這些年裏,巴西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有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
林斯:在過去幾年,巴西社會對中國的認知有明顯變化,中國的形象已經從“産品生産國”變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和技術強國”。這一轉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在巴西許多重要領域日益增長的投資,這些投資被認為對巴西的國家發展作出直接貢獻。
比如,在能源領域,中國企業參與了水電站、太陽能和風能項目的建設,推動了巴西的可持續發展;在通信技術方面,華為通過5G網路的覆蓋和電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巴西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此外,中國對港口和鐵路等基建項目的參與,也提高了巴西的物流能力,為我們的出口行業提供了強勁支援。
上述這些投資增強了巴西社會對中國的認可——中國不再被僅僅認為是一個貿易夥伴,而且被看作一個可以對我們未來發展道路産生深遠影響的合作夥伴。
環球時報:您認為未來中巴合作將有哪些新趨勢以及新領域?
林斯:未來兩國合作的重點或從傳統貿易拓展到技術、綠色基建、糧食安全和科學合作等戰略領域。多元化的巴中關係將向世界展示新興經濟體間的合作能如何應對全球挑戰,併為包容和可持續性的未來鋪平道路。
比如,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兩國在人工智慧、5G技術和智慧城市領域的合作潛力很大。巴西的初創企業可以借鑒中國在這些方面的經驗,而中國企業可以依據巴西的實際情況調整其技術方案,以滿足當地需求。
再比如在健康領域,兩國也可以在生物技術、疫苗開發和健康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在新冠疫情期間,兩國在疫苗研究和生産上的合作關係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這種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將為全球發展開闢新路徑”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近年來中國在拉美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中國的存在對拉美的經濟和社會産生了哪些影響?
林斯:中國是拉美農産品和礦産資源的主要進口國,也是融資和技術的關鍵來源國,這一關係為曾經主要依賴美國和歐洲的拉美提供了新選擇。
在貿易方面,中國對大豆、銅礦和石油的需求推動了拉美的出口,帶動了該地區關鍵領域的增長和就業,比如秘魯和智利的銅礦産業,正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和需求而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在拉美的基建投資,提高了地區內的互聯互通和物流競爭力,比如正在規劃中的“兩洋鐵路”,預計將連接巴西和秘魯並最終通往太平洋,將為地區商品運輸到亞洲市場提供極大的便利。
此外,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量投資,支援了巴西和阿根廷等國向更清潔的能源結構轉型。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國的存在不僅提升了拉美地區的能源安全,還推動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更牢牢確立了中國在拉美經濟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的地位。
環球時報: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形勢,您覺得未來中拉關係可能會呈現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對“全球南方”的發展將會産生哪些影響?
林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拉關係或將發展成為更具戰略性和多樣性的夥伴關係。在“全球南方”內部,中國與拉美的夥伴關係代表了一種自主和互惠發展的模式,與傳統上一些國家對西方的依賴形成鮮明對比。相信這一夥伴關係將鼓勵其他“全球南方”國家追求更加互利、平等的合作,推動新興的多極化秩序發展。 隨著經濟、文化和技術聯繫日漸加強,中國和拉美有潛力形成一個更緊密的共同體,共同應對包括不平等在內的全球性挑戰。這種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將為全球發展開闢新路徑,它不僅能放大“全球南方”的聲音,而且可能重新定義全球政治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