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國|秘魯青年泰奧·羅哈斯:我們攜手並行一定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他們因嚮往而來到中國,因夢想而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遇見中國”,聆聽外國友人與中國的“對話”。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秘魯青年泰奧.羅哈斯與中國相遇相知的故事。
初見泰奧·羅哈斯,是在第七屆進博會的秘魯國家館,他正熱情地邀請中國客戶嘗一嘗用秘魯藍莓做成的甜點,分享秘魯藍莓的種植過程和收穫細節。
他和記者介紹自己説:“我是來自秘魯的泰奧.羅哈斯,我來到中國已經18年了。我曾經是一名建築師,最開始來中國是做建築設計,現在我創立了一個網路模擬實景平臺,致力於把秘魯的農業和農民最真實的樣子,呈現給中國的商業合作夥伴們。”
泰奧·羅哈斯
泰奧·羅哈斯説,秘中兩國相距遙遠,但秘魯人卻習慣用西班牙語裏的“老鄉(paisano)”一詞稱呼中國人,所以他從小就對中國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好奇。
泰奧·羅哈斯來中國的第一站就是上海。他興奮地回憶著初到中國的那份驚喜,他説上海是建築師的夢想,在這裡,能看到西方與東方美美與共,傳統與現代和合共生。
泰奧.羅哈斯與家人
相比上海,北京的城市氣質又完全不一樣。
泰奧·羅哈斯在長城
他説:“我在北京住了一年,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我去了很多的公園、寺廟、宮殿,當然還有長城,了解了中國古典建築中的知識和歷史,我發現我們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在秘魯,我們的建築反映了對太陽和月亮的尊崇,在中國古代的建築裏,也是能看到這種對自然的尊崇,這都讓我望之可親,似曾相識。每次家裏人來中國看我,我都會帶他們去看這些古老的建築,他們也很喜歡這些建築,很有親切感。”
除了建築,“吃飯”這件小事,也讓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多元和包容。他説:“中國的東南西北,不同區域的生活習慣跨度很大,文化的多元性就體現出來了。從‘吃’這個角度來説,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色。每次我回秘魯,家裏人都説我們去吃中國菜吧,我就會開玩笑説,吃什麼中國菜?因為中國菜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
如今,泰奧·羅哈斯已經從建築設計師成功轉型為網路虛擬平臺設計師。他説:“很明顯,貿易的第一步應該是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了解,我現在做的這個網路模擬實景平臺可以幫助大家面對面地交流溝通。這個平臺可以為中國的合作夥伴們展現秘魯農民真實的工作場景和秘魯的風土人情,也就是説可以看到秘魯真實的樣子,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建立了解和信任,這是第一步。建立良好的信任與溝通,就能讓心與心相通。”
泰奧·羅哈斯參加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
人生樂在相知心,中秘的友好情誼,不僅傳承自遙相輝映的歷史與文化,更深化于互利共贏的合作與信任。
秘魯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拉美國家之一。錢凱港是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也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對於錢凱港的建設,泰奧.羅哈斯一直非常關注。
他説:“錢凱港對秘魯人民是很重要的,直接受益的就是秘魯,其實對於巴西、智利也很重要。錢凱港運營後,‘從錢凱到上海’這個流行語就實現了,他們可以把貨物直接運到上海,運到中國,運到亞洲,所以我認為錢凱港不僅對秘魯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整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談及未來,泰奧·羅哈斯充滿信心。
泰奧·羅哈斯:“可以説,我們兩國在經濟上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機會眾多,我們都是環太平洋重要新興市場國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員,我們都非常渴望能有更好的發展。秘魯和中國是相互信任的好兄弟,好朋友,我們攜手並行,一定能創造彼此更美好的明天。”
記者|莊媛心
簽審|魏鬱
監製|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