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到餐桌” 中秘農業合作與繁榮之路越走越寬
中國日報網11月15日電 2010年3月,《中國-秘魯自由貿易協定》生效;2024年6月28日,中國與秘魯宣佈實質性完成自貿協定升級談判。中秘兩國政策上的持續優化使得中秘各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並推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
同為農業大國,自2009年中秘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以來,秘魯向中國出口的農産品價值增長了18倍。如今,越來越多的秘魯水果和蔬菜出現在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據國內一家商超的採購負責人介紹,11月是秘魯藍莓的銷售旺季,口味清甜、近乎櫻桃大小的藍莓銷量相當不錯。
隨著中秘貿易逐步深入和中國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出現在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秘魯農産品遠不止藍莓。據秘魯農業發展與灌溉部今年8月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以蔓越莓、牛油果、藍莓等為代表的非傳統農産品出口額達34.67億美元,同比增長5.5%,而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秘魯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
中國商超裏售賣的秘魯藍莓
總部位於秘魯首都利馬的甘博仙公司(Camposol)中國區總經理路易斯·巴南特(Luis Miguel Baanante Cerdena)2017年來到上海拓展中國市場。現在,該公司每年出口到中國的水果能達到1萬噸。巴南特表示:“(出口的水果中)藍莓是最大的類別,還有如牛油果、葡萄和芒果等。秘中自貿協定為秘魯農産品出口到中國市場提供了重要推動力,還推動了秘魯農業發展。”
不止于貿易,深度合作夯實中秘兩國農業基礎
除了進出口貿易,中秘在農業領域研究上的合作也碩果頗豐。以馬鈴薯研究和育種方面的雙邊合作為例,國際馬鈴薯中心專家維克多·奧塔蘇(Victor Otazu)2005年來到青海,與中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合作。雙方合作的成果“青薯9號 ”如今已在中國廣泛種植。與此同時,中國研發的許多種子生産和防病技術已在秘魯得到應用,使當地農民受益。
中秘合作培育的“青薯9號 ”(圖/新華社)
2024年7月2日,第三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農業部長論壇舉行。秘魯農業發展與灌溉部部長馬內羅高度評價兩國農業友好,表示願與中方優先在人員培訓、馬鈴薯種質資源等領域深化交流,同時希望學習借鑒中方農業減災發展的經驗實踐。
“硬體”持續升級 中秘航線惠及雙邊貿易增長
在中秘深化務實合作的藍圖中,錢凱港具有重要地位。作為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錢凱港從昔日的漁村小港到如今成為連接南美和亞洲的重要樞紐。秘魯駐華大使馬爾科·巴拉雷索(Marco Balarezo)早前表示:“目前中秘間的航運時間為35至40天,錢凱港啟用後,將深刻改變從南美洲到中國的航運狀況。”
該國農業發展與灌溉部部長安赫爾·馬內羅同樣表示,錢凱港可將航運時間縮短,海運運費也有望進一步降低,這對擴大生鮮産品出口意義重大。
此前,秘魯的新鮮水果大多從南方的上海港或深圳港進口,再陸運到北方,運距長且運輸成本較高。而近期天津港開通的三條直航拉美的新航線中的“水果快線”,首次讓秘魯藍莓經由它直接登陸中國北方口岸。
隨著自貿協定的升級,中秘兩國積極加強合作,升級物流基礎設施,增開直航航線,提高通關和物流效率,各環節緊密銜接……未來,中秘農産品貿易合作之路必將進一步拓寬,合作共贏將讓中秘這對跨洋友鄰攜手走上繁榮幸福之路。
(編譯:馬芮 編輯:耿婉茹 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