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網紅打“網戰” 特朗普勝選“秘訣”離不開他們?
中新網11月12日電(鄭雲天)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黨主打依靠傳統選民、志願者地推催票的“陸戰”模式,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直接從線上“進攻”,在網路和社交媒體領域的動員能力堪稱強大。
分析認為,特朗普這次在“陸戰”拉票中並沒佔到太多便宜,但在“空戰”層面佔據顯著優勢;相比之下,民主黨的“空軍部隊”陷入分裂的泥沼,無法形成合力,最終在選舉博弈中落了下風。
特朗普縱橫網路,帶動網紅“部隊”
在電視機時代,特朗普本人就是知名節目主持人,在社交媒體時代,他又搖身一變成為發帖“達人”。
分析認為,特朗普對自己支援者的心理和訴求“洞若觀火”,深知他們渴望聽到什麼樣的言論。而這種對選民心聲的精準把控,恰恰是作為民粹政客的重要根基之一。正是基於此,特朗普能在輿論場中掀起波瀾,極大地影響其支援者的情緒和行動。
特朗普麾下還有一支網紅“部隊”,他們以保守派網紅為主,在此次大選中為特朗普“吹喇叭抬轎子”,動員了為數眾多的保守派選民。
比如保守派網紅本·夏皮羅,此人擁有千萬粉絲。2023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各類政論節目常常圍繞巴以問題辯論。作為以色列支援者,夏皮羅無論對方如何“控訴”以色列對加沙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都不為所動。他通常以“哈馬斯是恐怖分子”“一切責任應由哈馬斯承擔”這幾個字,作為應對。
夏皮羅與支援巴勒斯坦的學生辯論。圖片來源:社交媒體YouTube視頻截圖
社交媒體時代,簡單明瞭的內容最適合“復讀機”式傳播,夏皮羅可謂深諳其道。他依靠同樣的方式替特朗普助選,通過復讀“經濟”“非法移民”“通脹”等關鍵詞攻擊民主黨,加深選民對民主黨的負面印象。
還有查理·柯克,年僅31歲的他,是保守派青年組織“轉捩點”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據美聯社報道,柯克在青年學生中對抗自由派的行為,得到了保守派金主的青睞。他從青年組織者和媒體名人,發展成為一個規模更大的非營利帝國的掌門人。
查理·柯克參加辯論。圖片來源:社交媒體YouTube視頻截圖
依靠這些收入,柯克購買了三處高端房産,價值均超過一百萬美元,其中包括他在鳳凰城附近的新西班牙風格豪宅、附近的一套公寓和佛羅裏達州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套海濱公寓。
柯克對年輕的右翼選民有很大的影響力,他的對話式節目會邀請一些自由派大學生與他辯論。這也成了柯克的一張王牌。本次特朗普能夠在大選中贏得比原來更多的年輕男性選票,很大可能就有柯克的一份功勞。
另如喬丹·彼得森等保守派大V,都是社交媒體時代打“空戰”的網紅,是特朗普的“僚機部隊”。
民主黨,“空戰”部隊去哪了?
民主黨並非沒有“王牌飛行員”,但這次他們都沒有幫上太大的忙。
著名記者哈桑就是一個例子。
哈桑是社交媒體上最受歡迎的記者之一,能言善辯,甚至出過一本書教別人“如何贏得辯論”。作為巴勒斯坦的支援者,過去一年多,他頻繁出席各類節目,在有關巴以問題的討論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出了卓越的辯論能力,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巴勒斯坦方面的訴求。
哈桑參與辯論。圖片來源:社交媒體YouTube視頻截圖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民主黨進步派要求停止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建制派卻支援以色列,兩派分歧嚴重。
哈桑對拜登-哈裏斯政府支援以色列的政策十分不滿,所以在這場大選中,他對於民主黨只是“批判性支援”,沒能完全發揮出作用。
因為同樣的原因,許多進步派網紅在本次大選競選週期中,都沒有傾盡全力支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
民主黨另一位頂級“空戰”主將,是進步派聯邦眾議員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OC)。自從2018年橫空出世以來,德里婭就是社交媒體上最引人注目的民主黨政治明星,推特粉絲超過1200萬。她的造梗能力強,言辭犀利,無論在網路上還是在國會山議事廳,她都能痛擊保守派對手。
2020年,共和黨眾議員泰德·約霍以不敬言辭辱罵德里婭,德里婭的反擊視頻引爆社交媒體。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時那條視頻的轉發量創下了平臺紀錄。
AOC回擊泰德·約霍。圖片來源:社交媒體YouTube視頻截圖
雖坐擁實力強大的“空軍”力量,哈裏斯和沃爾茲卻派德里婭去打“陸戰”,到搖擺州動員基層組織,敲門拉票。這導致在大選關鍵階段,德里婭一直在搖擺州跑行程,沒有太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上拉票。
“空戰”部隊撕裂,“王牌飛行員”又被安排去打“陸戰”,民主黨這次失利,也就不難想見了。
共和黨的“空軍”團結,民主黨的“空軍”撕裂,這並非偶然。共和黨本身就是由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組成的政黨,而民主黨則是一個“大帳篷”政黨,黨內既有民主社會主義者進步派如德里婭,也有立場偏向保守的建制派,導致黨內很容易出現分裂。
不過,要論依靠網紅打“空戰”來選舉有何利弊,卻是美國政治生態當中越來越值得細究的趨勢。
在網紅意見左右輿論的社交媒體時代,選民缺乏精力去了解枯燥的具體政策,政客自然也就沒有興趣講述政策,只需要網紅傳遞出碎片化的資訊,給選民留下深刻印象,就足夠了。
在美式選舉當中,選民或許還沒有了解到足夠的資訊,就做出了投票的政治決定,而不同陣營的網紅構建的“資訊繭房”,可能更難以讓選民去了解另一方候選人的真實面貌。被網路輿論裹挾的美國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