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評論】從“雙十一”消費新趨勢看發展新機遇
今年“雙11”電商購物節開啟以來,各平臺銷售數據亮眼,消費熱情持續升溫。截至10月31日21時,京東“雙11”成交額、訂單量及下單用戶數保持兩位數增長,超1.6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成交額破億元的品牌數量同比增長超40%。截至10月20日,抖音電商平臺已有近8000個品牌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200%,超過1萬個品牌的成交額實現同比翻倍。天貓“雙11”從開啟到10月31日24時,累計373個品牌成交額破億元。(11月10日《經濟日報》)
消費變革不僅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更是推動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隨著開啟時間前置、活動週期拉長、優惠力度加大、平臺互聯互通加強……今年的“雙11”剛啟幕時,就以銳不可當的進擊之勢闖入人們視野。
透過現象看本質,近年來,我國一方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産業和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補貼、會員優惠、平臺補貼、品類優惠等多種優惠組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這些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提升了消費品的供給品質和效率,也促進了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從“有沒有”到“多不多”再到“好不好”,消費品市場繁榮折射了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正如專家分析所説,隨著今年“雙11”平臺優惠策略更加精細化、定制化,個性化消費趨勢不斷加強;人工智慧扮演多重賦能角色,成為推動電商發展與消費提升的重要力量;以舊換新表現突出,促進綠色消費和迴圈經濟發展。尤其是當前國潮品牌火熱,不僅展現出文化自信與商業價值的雙重提升,也體現新經濟下的消費新趨勢。也如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所説,這既是基於消費者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加深,更是隨著國潮品牌在設計、品質、創新上的不斷提升,愈發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高品質商品的需求。
從狂熱到冷靜,消費者理性回歸促進提質增效。在“雙十一”前後,各大電商平臺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壓力,而消費者則在理性思考與快速決策之間平衡。如何在價格與服務之間找到最佳切入點,將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關鍵。企業不僅需要適應新的消費趨勢,還需在日益複雜的市場中不斷創新。此時,唯有不斷提升用戶體驗、關注市場反饋,才能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對於産業鏈而言,今年的“雙11”使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支付方面,淘寶宣佈逐步支援使用微信支付,京東也計劃接入支付寶支付,打破長此以往支付體系的壁壘,方便了消費者的支付選擇;物流方面,淘寶、天貓接入京東物流,京東接入菜鳥速遞和菜鳥驛站,這使得物流配送更加靈活高效,也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由此看來,平臺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不僅方便了消費者,也促進了平臺之間的良性競爭,推動了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發展仍具有廣闊空間和巨大潛力,這既需要通過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業態和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費體驗。同時,面對複雜多變的局面和各種挑戰,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穩定,促進經濟增長,確保民生福祉和就業機會。只有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上,才能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才能讓百姓敢於消費,願意消費,放心消費。(劉純銀)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