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思想的火種,燃燒在中國——寫在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閉幕之際

2024-11-09 21:50

來源:極目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深秋,北京最美好的季節,這座歷史之城又一次迎來了里程碑式的會議,而這次會議的光芒也許會照亮許多年後的未來,影響你我,影響世界。

11月8日,匯聚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186位外國學者在內485位專家參與的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正式在北京落幕。

11月8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閉幕。

古典學常被認為是“居於象牙塔頂端”的學科,在社交平臺,有網友稱,參與這場世界級大會的專家,可謂是當今世界對人類思想起源最了解的一群人,“他們掌握著全世界思想的火種。”

值得一提的是,這星星點點的“火種”,是第一次在中國燃燒得如此猛烈。

“這是第一次由西方古典學界以外的國家,來舉辦面向世界所有研究古典以及人類古典學問的大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賀方嬰説。

不管是對於中國還是世界,大會都是“第一次”。

賀方嬰所言非虛。長久以來,古典學的主要研究對象還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在普林斯頓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同時擔任教授的漢學專家柯馬丁也提到,2000年前後,古典學比較大規模的研討會名單裏,是看不到研究中國古典學的學者的,“對於核心人文學科而言,中國似乎並不重要。”

但其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其文明的璀璨程度和千百年來思想的厚度,與古希臘、古羅馬相比不遑多讓。

同時,一代代中國學者從文、史、哲的道路出發,醉心於這艱深學問之中,以甘坐冷板凳的姿態,一筆一劃構建了中國古典學的根基和廣廈。

學者們在分論壇上開心交流。

全球化背景之下,想要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知,就不應該割裂東方與西方,關注人類思想與智慧的古典學更是如此。

“如果只了解中國或者只了解希臘,你就無法知曉中國和希臘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的共同之處。”柯馬丁的話語振聾發聵:“那些不學習外語、不閱讀外國學術著作、對全球古代史不感興趣的人,將永遠像井底之蛙一樣,對大海一無所知。”

這個秋天,全世界的古典學學者們終於在中國擁抱了這片“大海”——

中國古典學的學者們終於有機會在世界級的交流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真知灼見;

而西方古典學的學者們除了在會場中感受中國學者對於古典學研究的熱情,也將自己對於世界和中國的認知與研究和盤托出。

中外專家學者正在對話交流中。

他們對於中國的認識,還有學術之外的美好。

11月3-5日的“走讀中國”,帶著這100余名外國專家前往孔子的故鄉山東,與儒家文化發祥地親密接觸;在“中國的中心”河南,他們去二里頭遺址觸摸“最早的中國”,在龍門石窟見證中國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在四川,專家們戴著熊貓頭箍,感受當代中國的“巴適”與三星堆的神秘。

11月4日,鄭州,與會專家在河南博物院參觀。(新華社供圖)

“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是不可能輕易做到的,他們持續發出的,是Wonderful、Excited、Pleasure、Magnificence和Amazing的感嘆。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發來的賀信中也提到:兩千多年前,中國和希臘兩大文明在亞歐大陸兩端交相輝映,為人類文明演進做出了奠基性貢獻。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舉辦,又為中希兩國和世界各國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平臺。

“當變革之風吹來時,有人築高墻,有人造風車,希望我們能一起造風車!”希臘文化部長莉娜·門佐尼的期待,也是所有古典學人的期待,而這期待正在變為現實——因為,思想的火種,燃燒在中國!

(除新華社署名圖片外,其他圖片均由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官方提供)

【責任編輯:魏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