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南非媒體:“鄭和精神”象徵中非互聯互通

2024-11-07 09:06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南非獨立線上新聞網站11月5日文章,原題:重溫被忽視的歷史:非洲和中國的失落敘事 今年10月,倣真皮膚型機器人“鄭和”亮相蘇州文博會。雖然與美國特斯拉相比,中國公司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可能落後了一點,但他們在美學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讓這款以中國著名探險家和航海家名字命名的機器人具有了引人注目的人類特徵。“鄭和”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人工智慧功能,包括面部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鄭和”還可以使用手勢、表情和語音命令與人類互動。“鄭和”機器人所在地太倉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個城市,以其歷史背景和文化遺産而聞名。

南非教育領域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課程中缺少了有關全球歷史的大量內容,特別是數百年來交織在一起的非洲和中國的歷史文化。

長期以來,植根于歐洲學術話語的敘述完全掩蓋了非洲豐富的歷史及其與更廣闊世界的聯繫。人們普遍認為,歐洲人是“文明化”非洲大陸的先驅,這種觀點傳播了一種扭曲的世界觀:將非洲人描繪成原始人,對世界歷史沒有做出貢獻。這種敘述不僅被教育系統接受,而且還被美化,強化了有害的刻板印象,忽視了非洲社會的巨大成就。

然而,在這個啟蒙和現代化的時代,歷史學家越來越多地發現和分享非洲與中國之間數千年關係的證據,這種關係的特點是貿易、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一位傑出的人物就是這種關係的典型代表,那就是傳奇的中國航海家鄭和,他在1405年至1433年間七次下西洋,改變了世界航海史的進程,並建立了國際合作的傳統。

鄭和的船隊由約300艘船隻組成,船員人數達3萬名,他們航行至肯亞的馬林迪和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等非洲主要港口。根據肯亞的傳説,15世紀時,鄭和率領的一支船隊在肯亞附近海域沉沒後,部分倖存者與肯亞女子結婚,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非洲華人社區。

鄭和的遠航不僅象徵著中國人探索遙遠未知海岸的勇氣和毅力,還預示著中國同非洲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關鍵時刻。鄭和的努力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線,並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和思想,促成了整個非洲大陸充滿活力社會的出現。 

更重要的是,鄭和的遺産遠遠超出了貿易和外交領域。他為中非之間的持續合作播下了種子——如今,中非外交、經濟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多項合作已結出碩果。在中國和非洲慶祝百餘年共同歷史之際,“鄭和精神”成為希望的燈塔,不僅代表著過去的輝煌,也象徵著未來合作和互聯互通的願景。(作者阿揚達·姆魯裏,王從譯)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