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西方可以從中國人工智慧經濟政策中學到三個經驗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10月29日文章,原題:西方可以從中國人工智慧經濟政策中學到的三個經驗 人工智慧(AI)已經無處不在,隨時準備改變我們的工作、消遣、學習以及我們被照顧的方式。但它在世界不同地區正以不同速度發展。西方似乎出現一種追求完美的趨勢,企業在應用人工智慧系統前往往會花時間不斷完善它們。在另一方面,中國走上一條更務實的道路,更注重速度和適應性而非完美應用。中國成為人工智慧開發領域世界引領者的願望正在變為現實。以下是西方可以從中國的人工智慧經濟戰略中吸取的三個重要經驗。
第一,接受不完美。許多中國企業對人工智慧採取“它們已經夠好了”的心態,即使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時也會使用它們。這帶來風險,但也鼓勵快速學習。例如,2016年海底撈推出人工智慧客服“小美”。儘管這並非最精尖的人工智慧系統,但它很有效。
第二,讓它變得實用。專注于開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這是中國與西方人工智慧戰略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在許多西方行業中,人工智慧通常與機器人輔助手術或複雜的預測演算法等尖端技術相關聯。儘管這些進步令人興奮,但它們並非總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影響。相比之下,中國在應用人工智慧解決更多基本需求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中國,一些醫院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完成日常但非常重要的任務。例如,今年4月,武漢協和醫院推出一種人工智慧智慧門診服務,使用消息應用程式為患者充當分診護士角色。確保最急需診斷的患者得到最優先的治療,該系統在提高效率和減少患者等待時間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第三,從錯誤中學習。關於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警示故事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日本。長崎某酒店客房內的助理機器人因經常誤解客人要求而導致混亂。相比之下,許多中國酒店採取更謹慎的方法,選擇更簡單但高效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如今,送餐機器人在中國各地的連鎖酒店中很常見,儘管並不太複雜,但它們擅長在走廊和電梯中穿梭,為客人送餐。
在速度和適應性至關重要的領域,企業承擔不起等待完美解決方案的代價。通過接受人工智慧的不完美,專注于實際應用並接受現實世界的反饋,中國企業以一種其他國家同行因膽怯而無法效倣的方式釋放了人工智慧的經濟價值。(作者Jialu Shan,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