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全國網路普法行安徽站丨這家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好玩又“好學”

2024-10-31 11:2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10月31日訊(記者 彭瑤) 對於安徽合肥的師生、家長來説,什麼地方既好玩,又能學到法律知識?設立在包河區人民檢察院內的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個好去處。在這裡,孩子們通過聆聽講解、答題點亮彩虹燈、參加模擬法庭等方式接受法治知識宣傳教育,在輕鬆的氛圍中逐步提升法治素養。

包河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文宏向“2024年全國網路普法行·安徽站”媒體一行介紹,基地是合肥市首家青少年互動式法治體驗館,佔地約400平方米,涵蓋訊問、一站式詢問、心理疏導、模擬法庭、法治講堂、家庭教育指導、普法基地等七大功能區,其中普法基地內設有“德法同行、少年築夢”“雛鷹折翼、深刻警醒”“遠離侵害、加強自護”“彩宏護航、未檢有愛”四大板塊。基地既面向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特殊教育,也面向社會大眾開展一般預防,從而實現服務未檢工作和服務社會大眾的雙重功能。“讓未成年人走進檢察機關,旨在增強他們的規則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文宏介紹預防網路犯罪情況。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記者注意到,基地展示了2023年安徽省未成年人犯罪現狀數據,並設置了預防學生欺淩、預防性侵害、遠離毒品等內容豐富的科普展板與互動答題設施。其中,在“凈化網路、安全上網”區域,基地提示,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常見類型包括:設置“高薪”“兼職”等誘人條件,使未成年人成為詐騙集團業務員;發佈支付轉租仲介酬勞等廣告資訊,使部分未成年人成為收售“兩卡”的職業卡商;在班級群冒充班主任騙取學費、愛心捐款;以低價出售電子商品、掃碼領取虛擬禮物、遊戲充值等方式,誘騙未成年人通過網路支付費用;發佈“明星感謝粉絲”“領取任務”等資訊,以充值返現等手段,誘騙未成年人用手機多次掃碼,詐騙財物。

“遠不止於此。近年來,涉未成年人網路犯罪問題日益突出,包括未成年人利用網路實施犯罪和利用網路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作案手段多樣化、隱秘化、規模化、跨域化。很多犯罪行為,如販毒、隔空猥褻等,都與網路相關。”文宏表示,有的未成年人心智發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易受網路不良資訊誘導。近期包河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隔空猥褻案”中,犯罪者在網上通過與年僅十歲的被害人聊天,逐步引誘其發送隱私照片與視頻。有的未成年人法治意識不強,容易陷入網路犯罪的套路,如為賺小錢向詐騙犯罪者提供銀行卡,幫別人打電話、轉發資訊進行敲詐勒索等。

“還有未成年人在網上打賞、充值,給家庭帶來損失。我們都會把這些知識普及給學生和家長。”文宏説,保護未成年人的知識點不僅在刑法中,也體現在憲法、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公益檢察方面,一些網吧用成年人身份證為未成年人上網提供便利,合肥未檢部門向網吧的主管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主管部門對網吧進行了整改和處罰。

小學生模擬法庭。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當日,合肥市衛崗小學部分學生在基地舉行“模擬法庭”活動,審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傷害案。同學們分別扮演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代理人等角色,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感受法律的神聖與威嚴。“在這次的‘法庭’上,我學到了故意傷害罪、從輕處罰的條件等知識。也讓我認識到,要遵守法律,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友愛,不能衝動傷人。”一名參與“模擬法庭”活動的六年級學生對記者説。

法治科普展板。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據文宏介紹,基地每週二、四下午開放,寒暑假舉行法治冬/夏令營,平時由教育部門安排學校輪流參觀,同時也接受個人預約,通過“散客拼團”的方式參加活動。“今年暑假,基地就舉行了20余場活動,接待了1300多人。我們的活動資訊都會發佈在包河檢察公眾號上。”

編審:魏婧

【責任編輯:魏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