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創新創造

2024-10-29 16:4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合肥濱湖科學城,在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聽取當地推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介紹,同現場科研人員和企業負責人親切交流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廣大青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起而行之勇打頭陣,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放開手腳創新創造,“點燃”科技創新強引擎,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以創新為鍵,奏響投身科技創新的新樂章。進入新時代,科技強國建設蹄疾步穩,科技創新迸發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澎湃動力。從中國空間站遨遊太空到“中國天眼”巡天觀測,從北斗導航正式上線到“奮鬥者”號深潛萬米海底,從國産大飛機C919投入商業運營到國産大型郵輪成功建造……一項項高精尖的科研,不斷刷新紀錄;一個個工程研發,彰顯著“中國智慧”。生逢盛世當奮鬥,我輩豈是無為人。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求新者勝,思變者通。廣大青年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鉚足幹勁再出發,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創新的銳氣,只爭朝夕、埋頭苦幹,敢於啃硬骨頭、敢於闖險關卡,讓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揚起“千帆競發勇進者勝”的豪情,持創新之筆,書寫建功科技進步的新詩篇。科技興則國家興,創新強則民族強。放眼世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科技創新已成為戰略博弈主戰場,必須不斷塑造競爭新優勢、開闢發展新賽道。近年來,錨定科技自立自強,創新潮涌逐浪高。嫦娥六號成功在月背著陸,帶回月球背面樣品1935.3克;世界上規模最大、靈敏度最強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捕捉到最亮的伽馬射線暴;截至2023年,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世界排名第一,國際專利申請世界排名第一……一項項大國重器,支撐起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一組組亮眼數據,鼓舞著科技自立自強的豪氣。中流擊水,奮楫者進;人到半山,唯勇者勝。廣大青年要激流勇進,真抓實幹強攻堅,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奮力推動更多科技領域實現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的“深層蝶變”。

保持“不破樓蘭誓不歸”的毅力,將創新作翼,創造飛越科學高峰的新紀錄。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在時代的洪流中,科研工作者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前行之路。李德仁是國際著名的攝影測量和遙感學家,曾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85歲高齡的他至今還活躍在科研一線,一生投身測繪遙感事業,既出於對事業的孜孜追求,也源自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曾表示:“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業同祖國、同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大有作為。”新征程上,廣大青年要進一步繼承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緊緊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著力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深走實,將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將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勝勢。(金點 徐瑋)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吳佳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