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評論】“食”刻堅守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位”
近5年來,我國累計發佈16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今年新批准發佈標準47項。同時,積極推進審查有關“預製菜”、液態乳、老年食品通則等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大於天,一分一秒不能放鬆、一絲一毫不能忽視,必須以“食”刻堅守維護食品安全環境,守好人民群眾的“盤中餐”。
民以食為天。古語中“俯察品類之盛”運用到如今的吃食上再合適不過,“舌尖上的美味”越來越多,不僅種類多樣、做法多樣、造型多樣,口味也日趨多元,反映出生活水準的提升。在吃得好、吃得豐富的同時,食品安全面臨的風險形勢依舊嚴峻,一些令人揪心的問題、一些讓人擔心的隱患,讓人民群眾“皺起了眉頭”。假冒偽劣的黑心食品、標注虛假保質期、食品中出現不明漂浮物,在網上迅速“發酵”、關注度極高,這是因為食品安全不僅關乎校園學生吃得健不健康、營養全不全面,也關乎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不容忽視、不可小視。
“食”刻堅守,責任“置頂”、“嚴”字當頭是關鍵。從江蘇開展“網路餐飲預製菜抽檢”專項行動到北京中小學實行“桶餐到班”,再到上海運用“網際網路+”智慧監管系統實現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精準性、實效性。讓政策“落地生根”,既需要構築起嚴密的“防護網”,還需協同共治、互為依託,凝聚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最大合力。在採購、貯存、加工製作、供應的各個環節,應“管”在全程、“嚴”在全程,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從源頭上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相關部門需強化“時時放心不下”的強烈責任感,在一些商家在食品上“動手動腳”時積極介入、主動作為,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堅決把守護“舌尖上安全”的重要職責扛起來,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食”刻堅守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警鐘”及時“敲響”,責任也應有力“擔起”,把群眾呼聲轉化為共同行動,把長嚴長管貫穿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鏈條,完善常態化監管,把追責問責的“板子”落下,嚴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的“整體水位”,才能讓社會安心放心,守護好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郭素嬌)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