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德國經濟學家:“全球南方”脫貧可參考中國經驗

2024-10-25 08:03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過去我在中國和印度擔任物流經理期間,親眼目睹了當地的貧困狀況以及為克服貧困而付出的努力。印度的減貧進展緩慢,但整個中國都在積極地擺脫貧困。

從2010年到2019年,世界上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工人比例從14.3%下降至7.1%,但統計顯示,2023年全球仍有近7億人處於極端貧困。貧困能否通過投資足夠多的錢而被克服呢?事實證明,目前已經有大量資金投入減貧領域,但是高貧困率依舊在很多國家存在。

在減貧方面,中國政府非常值得驕傲,它成功地將大量人口帶離貧困狀態。我在印度工作了10年,在中國則待了超過20年,見證了中國脫貧的成就。今年年初我和我的中國太太進行了自駕遊,其間在貴州停留了一個多月。貴州曾是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我們跑公路、住小旅館,目的就是與當地百姓交談,了解中國政府是如何幫他們擺脫貧困的。我們看見:所有的村莊通電、通水,至少有4G通信網路;農舍得到整修,環境清潔,村民們非常友好,對自己的生活滿足且驕傲。

通信網路、公路等基礎設施是發展的基礎,也是擺脫貧困的前提,這是我作為物流經理的經驗。

當地人説,中國政府從省裏或縣裏派官員與村民交談,摸清村民處在貧困中的原因,然後通過大量會議討論這些問題,作出決定,從中央到縣級政府等多個層級採取綜合的應對策略。

在此過程中,不只是物質生活,中國政府還考慮了其他因素,如醫療保障、教育、職業教育等等。中國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些農業機構或大學會教授村民新種植方法,使農業增産;當地政府也會制訂計劃吸引遊客,包括開設酒店等基礎設施,挖掘村莊的歷史意義建立博物館或辦展覽,這個過程中也創造出了新的工作崗位。

另一個策略就是扶助貧困戶,如在山區或林區裏如果有貧困戶獨立脫貧困難,政府會給出重新安置的方案,讓他們可以選擇新的地方安居樂業,安置後依然保留他們之前所擁有土地的使用權。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成為安置戶,故土難離。有些人表示想為下一代保留當地的歷史傳統,所以回到了這些古老的村莊。比如,我們見到了一名大學畢業後回來的年輕女性,她教授其他女性生存技能、職業技能。未來,他們可能會通過網際網路舉辦一些參觀或展覽,因此網路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村莊與本地政府的合作還有許多方式,比如為了守護脫貧成果,他們會定期開會,查看各家庭收入狀況是否達標。這些例子展示了脫離貧困就能保障人權、而保障人權可以進一步幫助人們脫離貧困的相互作用關係。“全球北方”應參考中國的經驗,幫助“全球南方”克服貧困,最終讓各國人民過上有價值的生活。(作者是德國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