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媒體:中國教育成功背後有兩個成語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10月20日文章,原題:是什麼令中國學生在國際上如此成功? 西方世界有一種普遍的看法,以為中國學生接受的是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教育,認為這樣的教育體系只能培養出缺乏創新和創造力的人。我們認為,這與事實大相徑庭。其實,中國的教育體系培養出的是非常成功的學生,以及技術精湛、極富創造力的勞動力。我們認為,全世界都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與西方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表現相當出色。自2009年中國內地首次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以來,中國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多次名列榜首。被認為只強調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的中國教育體制為何表現優於西方的教育?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澳大利亞學者一直在研究這個所謂的“中國學生的悖論”。他們的研究表明,人們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學生的通常看法是錯誤的。例如,重復和有意義的學習並不相互排斥。中國有句俗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們認為有兩個原則是中國教育成功的核心。我們用兩個中國成語來加以説明。首先是“循序漸進”。這一原則強調耐心、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學習,靠毅力和延遲滿足堅持學習。
第二個原則是“厚積薄發”。這一原則強調了兩方面的重要性:一是通過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打下全面的基礎;二是只有在打下堅實的基礎之後,才能進行吸收、融會和生産性創造。
從表面上看,強調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似乎是一個緩慢、單調和乏味的過程——這也是那些關於中國學習的常見謬論的起源。
實際上,這歸結為一個簡單的結論:如果沒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就沒有什麼可以吸收和整合的東西來進行富有成效的創造。
當然,中國的學習和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激烈的競爭和過分強調考試。但我們在此只是想説明,在現代知識經濟時代,兩個基本教育原則是如何支撐中國科技進步的。
我們相信,這些原則是可以被借鑒的,並可能對其他地方的政策制定者、學者和學生産生有益的效果。(作者顧永琦、斯蒂芬·多布森,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