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商界人士:“複製中國競爭優勢大概需要幾十年”
葡萄牙《觀察家報》10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製造”的終結將為歐洲消費者帶來“高昂成本” 初創公司不希望與中國的關係破裂。對於生産商來説,西方投資轉移到越南尚未被視為可行的替代方案。商界人士警告,“中國製造”的終結將給歐洲消費者帶來“高昂成本”,並強調中國在基礎設施、技術和批量生産能力方面“獨一無二”的優勢。
葡萄牙零售集團Jerónimo Martins供應商Joinco的中國區採購負責人迪亞戈·馬特烏斯表示,“公司雖然有一些生産線轉移,但只是部分轉移。如果是全部,哪怕80%轉移,消費者就將承受巨大損失。”馬特烏斯是本週涌入廣交會的數以萬計的外國進口商之一。廣交會上,中國非食品産品製造商每年兩次在繁榮的廣東省省會展示從自行車到廚房用具的數百萬種産品。隨著中國在全球分銷鏈中發揮核心作用,廣交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商業活動之一。
然而,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對全球經濟的破壞,在美國和歐洲引發了關於貿易關係多元化必要性的討論。“一些國家意識到本國經濟對中國存在很強的依賴性,如果中國發生什麼事,所有人都會受損。”馬特烏斯説道。這位葡萄牙人還説,對於私營公司而言最終目的是利潤,而中國有著其他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巨大優勢。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廣泛的高鐵網路、全球10個最大港口中的7個、豐富的熟練勞動力、對供應鏈的垂直控制——從輕鬆獲取原材料到製造零部件和最終組裝,以及大規模生産的能力。此外,中國還擁有由14億多人口組成的消費市場,具有對外國客戶“非常有吸引力”的付款條件,以及在發生爭議時“有效的”仲裁中心等其他優勢。馬特烏斯説:“世界其他地方想要複製這種競爭優勢,大概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2019年定居越南胡志明市的巴西鞋類進口商丹尼斯·阿爾梅達説,越南的市場規模和勞動力資源與中國“相差甚遠”。越南擁有超過1億人口,並將自身定位為“吸收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優選國家”。不過,阿爾梅達認為,越南的勞動力數量雖然龐大,但仍遠不能滿足産業需求,且供應鏈不夠成熟。(作者亞歷克斯·奧福德,肖童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