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評論】在與時代共奮進中不斷攀登藝術高峰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週年之際,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誌重新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敢為天下先、勇立時代潮頭,在與時代共奮進中不斷攀登藝術高峰,推動文藝創作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和嚮往。
堅持以人為本,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凡欲立傳世之作,必先有傳世之心。人民是生動故事的創造者,也是精彩藝術的釀造者,更是文藝發展的審美主體。陶淵明、孟浩然、李白等人的詩詞作品,都是取材于生活、來源於生活,反映的是人民的悲歡、時代的風雲,所以能成為裨補時闕、塑造民族靈魂的豐厚滋養。歷史反覆證明,如若脫離現實、遠離人民,終將使創作走入死衚同,只有緊貼群眾、緊貼生活,才能創作出經久不衰的文藝作品。奮進新征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努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鬥敞開,從時代之變、國家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群眾之美,抒寫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中的奮鬥之志、創造發展之果,始終紮根祖國大地、植根於人民,努力創作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文藝作品。
主動觀照現實,立足當代社會發展的創作空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自《詩經》、《楚辭》起,中國文學就形成了抒寫人生、關注現實的傳統,後經歷代詩教強化,遂成為民族的審美文化精神。歷史證明,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問題、觀照現實訴求,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適逢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新時代,人民生活豐富多彩,施展才華的空間無比寬闊,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發揚現實主義精神,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統一、知行合一,積極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努力宣揚新時代的精神圖譜、時代所需的真實聲音,積極輸出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闡釋好、傳播好、樹立好。
強化推陳出新,堅守包容並蓄、守正創新的創作原則。古訓言:“昌必有衰,興必有廢。”唯有堅持守正與創新並進,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方能使中華文化跳出一潭死水,綻放新的時代光芒。踏上新的趕考之路,要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自信,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破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的兩分論,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精神動力。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握好傳承和創新的關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積極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持續塑心鑄魂,樹立德藝雙馨的人生價值追求。鐵肩擔道義,辣筆著文章。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卷十三》言:“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只有珍惜羽翼,重視社會影響,秉持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私德,自覺把崇德修德作為一種追求,擦亮人生道德底色,不斷提高自身的學養、涵養、修養,才能走得穩、行得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作品是衡量文藝工作者人生價值的真正標準,品質衡量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才能無愧於人民和時代。要持續加強藝術訓練、不斷提升文藝品質,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引領人們積極向上,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磅薄力量。(晉玉東)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