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聽澳大利亞農業從業者談“中國市場”

2024-10-12 07:57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的話:“最近幾週,來自澳大利亞的農民、漁民和葡萄酒製造商紛紛涌向中國。”不久前,《澳大利亞人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隨著中國與澳大利亞政治關係企穩,雙邊經貿合作也在重回正軌,澳大利亞藍莓、牛油果等多個農産品産業協會以及海産品行業代表,蜂擁來到中國積極遊説,期望成為兩國官員市場準入談判的下一個受益者。

多家澳大利亞産業協會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農業從業者對進入或重返中國市場充滿期待,認為中國是未來增長的重要方向。隨著中澳政治關係的改善,許多行業代表踏陳情華之路,與中國有關部門和業界建立聯繫,推動其産品在華獲得市場準入。“中國是一片藍海”“如果能進入中國,將對我們整個行業産生變革性的影響!”他們這樣對記者形容。不過,有專家提醒,在前些年中澳關係低迷時,澳大利亞産品原本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部分被第三國産品取代,一些重返中國的行業需面臨重新培育市場與客戶的挑戰。

“澳農業從業者正涌向中國”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今年8月底9月初,澳大利亞牛油果協會首席執行官約翰·泰亞斯和其他澳牛油果行業內的代表曾赴華進行市場考察。他們先後前往中國雲南和廣東,會見當地相關組織和主要進口商、零售商,尋求推動與中國在澳牛油果檢疫和準入等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

“我們在中國看到,牛油果已經被融入了中國名菜北京烤鴨,這讓我們這一行業的從業者感到非常興奮和鼓舞。”泰亞斯日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澳大利亞牛油果行業自2013年起就一直在努力爭取進入中國市場,如參加在北京舉辦的水果和蔬菜博覽會,與中國進口商建立聯繫,了解澳大利亞牛油果在中國市場上的機會。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日本曾是亞洲最大的牛油果消費國,但如今已被中國超過。”2015年至2023年,中國牛油果進出口貿易總量激增310.47%,達到6.56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也增長234.99%,達到1.06億美元。

“中國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機會。”泰亞斯對記者表示,對澳大利亞的牛油果種植者來説,中國市場有望成為其拓展業務的“下一片藍海”,並將推動該行業達到新的高度。“我們預計,中國的牛油果年進口量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達到10萬噸。按每千克6澳元計算,這將是一個價值6億澳元的市場。如果我們獲得技術準入,有可能佔據50%、價值3億澳元的市場份額。”

這名澳大利亞農業代表認為,中國市場的增量可使澳牛油果出口規模增加兩倍多,“這絕對會改變遊戲規則。”他表示,一旦獲得準入,澳牛油果行業將向中國市場投入大量資源,“預計中國將在很短的時間裏成為我們最大的市場。”

據媒體公開報道,澳政府也在嘗試就澳蘋果和藍莓進入中國市場展開談判。《澳大利亞人報》援引澳方知情人士消息稱,在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去年11月訪華後,兩國官員開始了“幕後談判”,可能將就澳大利亞蘋果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達成協定,這一談判最早始於2017年。報道引述一名據稱了解談判情況的澳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談判已取得“良好進展”。報道評論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在時隔近10年以後澳農産品有望再次獲得準入中國市場的資格,這將為澳大利亞整個農産品出口行業點燃希望。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藍莓的最高産業組織——澳漿果協會執行董事麥肯齊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協會最近專門任命了一位亞太區總經理,以推動同中國的商業夥伴關係並建立相關渠道網路。

麥肯齊表示,向中國出口澳大利亞藍莓等漿果,將是該國一項重要的“多樣化戰略”。“我們認為,如果能進入中國市場,將對澳大利亞藍莓産業産生變革性的影響。”他告訴記者,對華出口能夠達到的規模是向其他國家出口無法實現的。目前,兩國正在就澳藍莓輸華展開市場準入技術談判。

“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市場能代替中國”

公開報道顯示,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但2017年下半年以來,澳政府屢次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進行挑釁,兩國關係降至冰點,多項貿易限制措施也在此背景下出臺。

自去年以來,中澳政治關係有所改善,兩國經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多起貿易摩擦,澳大利亞大麥、煤炭、棉花、葡萄酒等産品出口逐漸恢復。今年3月、5月,中國先後宣佈終止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以及取消對澳大利亞5家主要牛肉生産商的進口禁令。5月,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價值超過86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4.12億元)的葡萄酒,350家主要釀酒商重新進入中國市場。9月,澳大利亞財長吉姆·查默斯時隔7年再次訪華,與中國高級官員舉行戰略經濟對話。

《南華早報》評論認為,在前些年中澳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澳大利亞不斷推進其貿易多元化進程,然而事實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市場能夠代替中國。據《澳大利亞人報》援引相關數據稱,在2020年到2023年,澳大利亞龍蝦因檢疫程式問題出口中國受阻,在這期間,澳活龍蝦産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此前,95%以上的澳活龍蝦都銷往中國,在中國的售價也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貴上兩倍。在2020年中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活龍蝦出臺禁令以後,澳龍蝦産業已經損失近20億澳元。因此,從今年3月中國解除對澳葡萄酒“雙反”措施以來,澳政府一直將解除龍蝦進口限製作為其外貿的首要任務。

澳業界普遍認為,對華出口對當地經濟和産業發展非常重要。澳大利亞牛油果協會所在地昆士蘭州的官方資訊顯示,在截至去年9月的2023財年,該州佔到澳大利亞牛油果總産量的65%。“我們需要向澳政府表明值得為牛油果付出,它在澳是一項龐大且仍在增長的産業,雇用許多人。”泰亞斯此前對媒體公開表示。去年11月,該協會與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雙方的資訊共用,距離澳大利亞牛油果獲得中國市場準入又近了一步。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農業攻勢’似乎在政治上得到了兩黨的支援。”《澳大利亞人報》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法瑞爾認為,澳中雙邊貿易額將再增長1000億澳元至4000億澳元,而澳反對黨領袖達頓則稱“樂於看到澳中貿易額翻一番”,達到6000億澳元。

在澳大利亞商會8月30日于上海舉辦的一場活動上,澳大利亞商會—上海董事會主席海蒂·杜根曾這樣談及中澳貿易關係的改善,“未來充滿希望”。杜根稱,澳大利亞商會上海分會的會員數量現在正在增長。“再給我們一年時間,我們將恢復到之前的水準,甚至可能更高。這是我們的目標。”

專家:重返中國的行業或需重新培育中國市場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農牧業從業者是澳大利亞最敏感的群體之一,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中國市場的機會。對他們來説,尋求進入中國市場,不僅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也是對中國經濟前景和營商環境的高度信任。事實證明,澳商界對中國市場的渴望,遠遠超過該國一些政客的預期。

陳弘分析認為,此前幾年,中澳政治關係惡化,中國業界和消費者對澳大利亞産品的信心也受到嚴重挫傷。由於葡萄酒、牛肉、海鮮等産品具有很強的替代性,許多中國消費者轉向其他國家的農牧産品,比如來自法國、南非等地的葡萄酒很快填補了澳大利亞産品在中國市場上留下的空白。一旦市場份額被第三方取代,重新恢復並非易事。在中澳關係回暖後,澳葡萄酒對華出口呈現復蘇跡象,但該行業仍需重新培育中國市場,並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教訓。

“另一方面,在中澳關係遇冷的幾年裏,澳大利亞也採取了所謂的‘多元化貿易戰略’,如把葡萄酒出口到越南、印度等市場,然而,由於市場規模、文化差異等因素,此舉並未取得預期效果。澳大利亞也試圖出口葡萄酒到美國,但後者自己也是葡萄酒産地,自然更不可能成功。”他介紹稱,澳大麥等農産品也面臨類似情況。澳大利亞曾試圖在中東等地找到替代市場,但這些國家大麥售價較低,且僅用於牲畜飼料,利潤遠不及中國市場。“澳大利亞應已認識到,簡單尋找所謂‘替代中國的市場’並不能解決問題,真正應做的是尊重市場規律,並避免政治關係惡化,不要重蹈前幾年的覆轍。”

今年6月,應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強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李強在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上表示,去年11月阿爾巴尼斯總理訪華以來,中澳各領域對話合作進一步恢復。中方願同澳方堅持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用好中澳戰略經濟對話等機制,不斷擴大貿易規模,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領域合作,加強地方、文旅等交流合作。希望澳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為雙方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陳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中澳關係正逐步升溫,為經貿關係改善帶來無限可能。然而,澳大利亞仍面臨美國等外部壓力。自2017年華盛頓推行“印太戰略”以來,一直試圖將澳大利亞推向反華前沿,使其在亞太地區充當美國的棋子。此外,澳大利亞內部也存在反華力量。這都是擺在兩國經貿關係面前的不確定性。明年澳大利亞將迎來大選,目前來看,執政黨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係,尤其是加強經貿合作,為競選加分。這既是中澳經貿關係改善的契機,也是澳國內政治博弈的一部分,更是對澳政客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驗。   

在談及地緣政治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時,麥肯齊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澳大利亞漿果協會仍然對澳中之間的貿易關係感到十分樂觀,認為其強勁而富有韌性。隨著這一關係的發展和深化,兩國還將繼續迎來巨大的機遇,為消費者帶來雙贏的結果。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