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爭俘虜研究會專家:研究裏斯本丸,“我希望聽到中國漁民的聲音”
“得知《裏斯本丸沉沒》這部電影製作完成並在中國上映,我非常感興趣,希望有機會觀看。”日本戰爭俘虜研究會(POW)共同代表兼事務局局長笹本妙子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回憶説,“當我了解到‘裏斯本丸’號沉船,舟山群島附近的中國漁民勇敢地救起遇險戰俘時,我非常感動,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心情。而且,據我所知,時至今日,當年獲救的戰俘和他們的家人仍對中國漁民心存感激。”
隨著歷史題材紀錄片《裏斯本丸沉沒》的熱映,讓更多人關注到了這段此前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歷史事件。“裏斯本丸”號是二戰時期的一艘日本貨輪,1942年10月押運1800余名英軍戰俘從香港開往日本的途中被美軍擊沉。為防止戰俘逃脫,日軍封鎖船艙,導致843名戰俘遇難,384名戰俘被舟山當地漁民舍命救起。
1948年生人的笹本妙子從東京女子大學畢業後,曾參與日本廣播協會(NHK)等電視臺的節目製作工作。上世紀90年代,笹本妙子偶然讀到一篇介紹位於日本橫濱的英聯邦陣亡者墓地的文章。儘管那個墓地就在她家附近,但她之前卻對此一無所知。這讓她不禁開始好奇,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外國戰俘被葬在日本?2002年,笹本妙子等人創立日本戰爭俘虜研究會,22年來一直試圖探明有關戰俘的歷史真相。
在此過程中,笹本妙子也曾在一些著作和文章中詳細介紹過“裏斯本丸”號沉船事件。當年英國戰俘被押運回日本之後,被關在大阪、神戶等地的戰俘收容所中,2005年香港鳳凰衛視赴日拍攝“裏斯本丸”號相關節目時,笹本妙子還曾提供過幫助。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當事人和知情人士相繼離世,研究變得愈發睏難。笹本妙子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戰爭結束後,日本立即銷毀了與戰俘有關的文件,因此不得不依靠英國、美國等外國檔案館裏留存的歷史資料進行研究。此外,同當年的戰俘及其家人們交流也是獲取資訊的有效途徑,他們中的一些人還為此專門創建了相關網站。
笹本妙子透露説,她在研究“裏斯本丸”號沉船事件時,參考了《日本郵船戰時戰史》一書,裏面收錄了“裏斯本丸”號船長經田茂的證言。“我認為,想要挖掘一件事情的真相,就有必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和了解。”笹本妙子説,“過去,我寫過的關於‘裏斯本丸’號的文章,主要是從戰俘和日本人這兩方面的證詞來寫的。而現在,我希望聽到中國漁民的聲音。”
在採訪中,笹本妙子強調了和平的重要性。她説:“戰爭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也造成了無數人悲慘的人生經歷。可即便如此,時至今日,戰爭仍在反覆上演,這令人深感遺憾。戰爭帶來的傷害並非戰鬥本身,要知道,每每爆發戰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被迫捲入巨大的漩渦當中,顛沛流離,遭受無法估量的傷害。”
“那麼戰爭究竟帶來了什麼呢?”笹本妙子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認為,挖掘歷史真相,讓大家了解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麼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方式或許有些迂迴,但我相信,只有通過腳踏實地的方法,才能孕育出一顆避免發生戰爭的心靈,從而構築起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