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蒙內鐵路:書寫一段又一段中非友誼的美好故事

2024-10-10 09:10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機遇東方來】 

相距500公里,耗時10小時,這樣漫長且路況危險的旅程,讓曾經穿梭于肯亞首都內羅畢及其第二大城市蒙巴薩之間的民眾苦不堪言。直到2017年,這種狀況終於發生改變——被肯亞人譽為“世紀鐵路”的蒙內鐵路通車,兩城之間的旅行時間自此縮短至4個多小時。

每天早上8點整,伴隨著清脆的鳴笛聲,蒙內鐵路上的第一趟列車分別從蒙巴薩和內羅畢對開,滿載旅客的列車緩緩駛出站臺。這趟“幸福列車”週而复始地行駛在東非大地上,如今已安全運營7年,人們乘坐列車上班、旅遊、走親訪友,越來越多民眾的生活因蒙內鐵路而改變。正如肯亞歌手蘇迪演唱的歌曲《蒙內之歌——鐵路修到了我家鄉》:“朋友請聽我講,鐵路的故事長又長。它凝結的是友誼,它帶來的是希望。我的家鄉,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揚……”

道路通,百業興。這條“世紀鐵路”還讓各種貨物的運輸更加快捷。如今,從歐洲、美洲等地駛來的滿載小麥的貨輪靠泊在蒙巴薩港,碼頭傳輸帶將小麥源源不斷運送至蒙內鐵路上的港支線16道,裝上在那裏等候的火車。不到10小時,這些小麥便運抵內羅畢,再通過貨運送至鄰近城市及周邊國家。當地一家糧食運輸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説:“以前需要幾百輛貨車運完的糧食,現在只需要兩三趟列車就能拉走,蒙內鐵路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時間和成本。”

人享其行、貨暢其流,蒙內鐵路成為肯亞的一條“黃金通道”。截至今年5月,蒙內鐵路日均開行6.4列客運列車、15列貨運列車,累計發送旅客1286萬人次、貨物3287萬噸,對肯亞國內生産總值貢獻率超過2%。7年來,蒙內鐵路推動了肯亞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肯亞人民的生活,促進了整個東非交通的快速發展。

作為一條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建造的現代化鐵路,蒙內鐵路的日常作業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印有“連接國家走向繁榮”標語的蒙內鐵路機車旁,中國人和肯亞人每天結伴走過。

來自甘肅蘭州的陳玲,是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電子設備檢修工區的中方技術工程師。初來肯亞時,擺在陳玲面前的是一道道難題:肯亞徒弟從未接觸過先進的鐵路設備,對檢修技術也很陌生,師徒間語言不通。

“我們班組擔負著蒙內全線和內馬線室內信號設備的故障維修和輪修任務。”為解決這一難題,陳玲同當地工程師們一起編寫了一套中英文版的繼電器標準化檢修作業程式指導書,同時將中國技術標準翻譯成英文制定成冊,以便於肯亞工作人員閱讀。“在傳授過程中,有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再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教學就變得容易多了。”陳玲欣慰地説。

中國標準,體現在中國工程師整理的一冊冊中譯英的指導書中;中國技術,在中國“師父”們手把手的教學中得到傳承。“教學中最難的是需要手工操作的繼電器壓力測試。感受繼電器的壓力全憑經驗,是技術傳承中最難言傳的部分。”陳玲感慨道,“要想讓徒弟們學會,就得手把手地教他們怎麼操作。只有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徒弟,讓他們擁有‘帶不走’的本事,我才能放心。”

中肯人民間的情誼,在鐵路運營園區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具象化。中國“師父”蔣立平是非洲之星鐵路運營公司機輛部的火車駕駛員。2018年,他來到肯亞,負責駕駛員日常技術業務培訓等工作。他回憶説,初到園區時,肯亞人對中國人還很疏遠,但這樣的陌生感並未持續很久。他堅持“授人以漁”的觀念,每次下班都會督促肯亞操縱司機諾曼回去看書,三個月後,順利通過操縱考試的諾曼送了一隻自家養的雞給他。“他自己買個餅都不捨得,卻送了價值1500先令(約合105元人民幣)的雞給我。”蔣立平感動地説,中肯人民間的質樸友誼可見一斑。“用五年乃至十年時間把肯亞人培養起來,助力當地的生産和發展。等他們在技術等層面能夠自主操作,才意味著我們取得了成功”。

為了更好地助力當地青年人成長,在蒙內鐵路開通前,北京交通大學與承建蒙內鐵路的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啟動了聯合培養肯亞本科生項目,為肯亞和東非區域鐵路運輸行業輸送管理人才。肯亞青年卡裏烏七年前報考該項目,在中國完成了本科學位,隨後在肯亞鐵路局實地工作了兩年,如今在北京交通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系統完善的學術教育讓卡裏烏擁有了成為鐵路專家的夢想,他一直在為此努力。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卡裏烏計劃回到肯亞工作。他説:“我將運用所學到的技能,為改善肯亞交通基礎設施盡一份力。”

在肯亞,像卡裏烏這樣的青年人還有很多,蒙內鐵路讓他們的人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7年來,蒙內鐵路為肯亞創造了超過7.4萬個就業崗位,培養出2800余名高素質鐵路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有效促進了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蒙內鐵路上奔跑的“幸福列車”,給更多中肯年輕人帶來追逐夢想的機會,書寫了一段又一段中非友誼的美好故事。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