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我為祖國當衛士”——新時代兵團戍邊人物群像掃描

2024-10-09 08:47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8日電題:“我為祖國當衛士”——新時代兵團戍邊人物群像掃描

新華社記者何軍、高晗、張嘯誠

紮根天山下,守邊且屯田。70年間,一代代兵團人紮根邊疆,像界碑一樣守在祖國西北的邊境線上。他們中有與妻子攜手戍邊32年的朱國利、父子接力戍邊的賽力克·庫馬別克、戍邊新力量00後溫童瑤。幾十年來,他們默默地在嚴寒中前行,在烈日下跋涉,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邊境線,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守衛邊疆的讚歌。

夫妻哨兵攜手戍邊32年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立在房前頭,莊稼種在河邊旁,邊境線上牧牛羊。我家住在大風口,界河就在腳下頭,國旗飄在房上頭,守家衛國記心頭。”這是喬老克民兵哨所的《守邊歌》。這首歌詞被張貼在哨所的醒目位置,每天清晨,護邊員朱國利都會哼唱著開始一天的巡邊。

護邊員朱國利(左)與妻子在訓練馬匹(2024年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國慶前夕,記者來到兵團第四師63團喬老克民兵哨所,遠遠就看見了朱國利。

呈口袋狀的伊犁河谷最西側,有一條中國與哈薩克的界河霍爾果斯河,喬老克民兵哨所便位於此處。1993年,22歲的朱國利和妻子王利來到界河邊,開始了一邊耕作放牧、一邊戍邊的生活。由於哨所與住處較遠,夫妻倆索性直接在哨所附近挖了一個地窩子住下了。

護邊員朱國利給馬套馬鞍,準備巡邊(2024年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喬老克民兵哨所巡防區域長約17公里。朱國利回憶,最難的是冬季巡邏,外面零下30多攝氏度,巡邊結束出的汗都粘在了衣服上,結成了厚重的“冰鎧甲”。夏季巡邏要穿戴悶熱的防蚊蟲護具,身體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不停出汗,“巡邊就像是在洗澡”。

2003年,63團新修建了哨所,有了標準的執勤房和巡邏公路,還配備了巡邏車。30多年來,朱國利幾乎沒有離開過哨所,“離開哨所,心裏放心不下”。

上陣還需父子兵

從兵團第五師88團向西,汽車一路爬坡,海拔很快從500米上升到2600米,沿途積雪未融、鮮有人跡。路的盡頭是中哈邊境線,這裡有一座享有“西部民兵第一哨”盛譽的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護邊員賽力克·庫馬別克就工作在這裡。

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護邊員賽力克·庫馬別克與哨所旁的“忠誠石”合影(2024年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卡昝,哈薩克語意為“鍋底”。哨所地處阿拉套山深處,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當地素有“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飄;一年四季風,天天穿棉襖”的説法。

當地人常説:阿拉套山上沒有大樹,但有護邊員站成的“林”。在強烈紫外線的照射下,常年在外戍邊,賽力克·庫馬別克的臉龐呈現古銅色,他笑稱“這是我的戍邊勳章”。

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護邊員賽力克·庫馬別克查看以前巡邊時住過的簡易房屋(2024年9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高晗 攝

從剛學會走路開始,賽力克·庫馬別克就跟隨父親巡邊。1983年,父親帶著全家來到卡昝河邊防民兵哨所,一邊看管草場,一邊擔負轄區的邊境巡邏任務。長大後,賽力克·庫馬別克也加入父親巡邊的隊伍,成為父親的“戰友”。2006年11月,父親去世前,他把馬鞭交到賽力克·庫馬別克的手上,意味著護邊使命的傳承。

賽力克·庫馬別克所在哨所的責任區域涵蓋3條溝壑,這些溝壑皆位於山口邊界線的咽喉要道。多年的戍邊經歷,賽力克·庫馬別克早已成為邊境線上的“活地圖”。

近年來,哨所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賽力克·庫馬別克和戰友們也坐上了巡邏車。行走在邊境線上,他總能想起父親的話:“這是咱們的國土,我們必須守護好。”

接過戍邊接力棒

在祖國西部千里邊境線上,戍邊後繼有人。如今,更多年輕人選擇加入兵團,成為新時代戍邊人。

在祖國西北邊陲的中哈邊境線上,有一個光榮的民兵班,戍守在這裡的是一群00後的“女娃娃”,她們是駐紮在第九師161團6連“孫龍珍民兵班”的女民兵。

“孫龍珍民兵班”的命名,源自一位英勇的先輩——民兵孫龍珍。19歲的江蘇女孩孫龍珍響應國家號召來到新疆,在巴爾魯克山屯墾戍邊。1969年6月10日,懷有身孕的民兵孫龍珍在一次邊防戰鬥中光榮犧牲,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孫龍珍犧牲後,她生前所在的民兵班被命名為“孫龍珍民兵班”。之後,一代代年輕的女民兵紮根邊疆,忠實履行著戍守邊防的使命。

24歲的溫童瑤是孫龍珍民兵班第20任班長。她告訴記者,民兵班從1962年建班至今經歷了三代人,先後有120名女青年在此接受鍛鍊培養,現在的民兵班有15位女民兵,大多數都是00後。

現任孫龍珍民兵班副班長的徐靜是出生在兵團的第三代人。她説:“我們這些在國境線上長大的孩子,從小就聽過孫龍珍烈士的故事,為祖國戍守邊疆是我們的理想。”

溫童瑤説:“保衛國土對於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我們接過了前輩戍邊的接力棒,就一定會繼續傳承戍邊精神,為祖國守護好邊境線。”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