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逐夢深藍!回顧新中國海洋科研的“蝶變”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從願景變成現實。
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遼闊。逐夢深藍、向海圖強的奮進之旅波瀾壯闊,今天一起看看新中國在海洋科研領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崛起和蝶變。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海洋科研探索大致走過了四個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把海洋科學研究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開展早期海洋科學探索,組織第一次全國海洋綜合調查,取得了中國海洋科學史上第一批近海系統資料。
隨著調查不斷深入,我國開啟極地科考,1985年建成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1986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啟動,一系列海洋重大專項工程相繼實施,我國海洋科研迎來快速發展階段。進入90年代,中國科研機構加入“世界大洋環流試驗”“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等國際重大科學計劃,提升了中國海洋科研的國際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作出“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我國海洋科研迎來跨越發展階段,深海探測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相繼研發成功,讓我國具備了對深海進行科學考察和資源勘探的能力。國家層面啟動了大科學工程,構建海底科學觀測網路,整合科技資源,推動海洋裝備升級和海洋科研的創新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周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