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會被取代,歐盟乳業緊盯中國反補貼調查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德新社24日報道稱,歐盟委員會本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了申訴請求,質疑中方在歐洲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附加稅後,對歐盟乳製品發起反補貼調查。荷蘭合作銀行近期的一篇分析報告稱,中國政府啟動對歐盟乳製品補貼的調查影響價值超過5.7億美元的歐盟出口産品。歐盟對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可能有助於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的乳製品出口商在中國市場獲利。
歐盟為自己辯解
據德新社報道,歐盟正在為自己辯護。歐盟委員會稱,中國于2024年8月21日對歐盟部分乳製品行業啟動調查,針對的是歐盟共同農業政策以及某些國家和地區項目下的補貼。歐盟委員會表示,這些補貼完全符合國際規則,不會損害中國乳製品行業。根據歐盟數據,2023年歐盟向中國出口乳製品價值17億歐元,中國佔歐盟乳製品出口的近15%。2022年,該類別的對華出口額達到近21億歐元。
中國商務部23日稱,中方對歐盟乳製品發起反補貼調查,是依據中國法律、應國內産業申請發起的。中方有責任維護國內産業的正當訴求和合法權益。
“此舉被認為標誌著中歐貿易爭端再度升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4日稱,歐盟委員會于8月20日宣佈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為期5年的附加稅。中國隨後對來自歐盟的豬肉、乳製品和白蘭地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榮鼎集團研究中歐關係相關農産品問題的負責人阿加莎·克拉茨表示:“北京主要針對會對某些歐盟國家造成損害的産業産品,這些國家此前投票贊成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已經失去俄羅斯市場
歐洲乳業協會秘書長亞歷山大·安東表示,歐洲乳業感覺自身成了貿易爭端的受害者:“歐洲乳製品行業再一次受到與牛奶和乳製品無關的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確實堅持要求委員會在這方面幫助我們。這不是我們第一次充當‘人質’。”
荷蘭合作銀行近期的一篇分析報告稱,中國是一些歐洲乳業公司的重要産品出口目的地,一些産品已經被中國列為調查目標,如部分液態奶油和奶酪等。2023年,這些目標産品對華貿易總額為5.725億美元,其中法國佔37%。然而,調查暫不包括中國進口量較大的類別,包括全脂奶粉和黃油等。儘管如此,一些乳製品行業的參與者擔心,中國可能會擴大調查目標産品的範圍。
德國《商報》24日稱,中國確實有充分的理由支援針對歐洲的一些調查。共同農業預算是歐盟預算中的一個大項,多年來總預算中約1/3都被用於支援農業部門。對於歐洲曾以“政府補貼”為由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貿易調查,面對歐洲乳製品,中國同樣可以説歐洲在用數十億美元支援本土産業。
俄羅斯衛星網24日援引俄全球市場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的分析稱,中國市場對歐洲人來説很重要,最壞的情況是,許多歐洲國家將失去中國的乳製品市場。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把對一些國家的食品禁運令延長至2026年。2014年,俄羅斯對支援反俄制裁的國家實施農産品進口禁令,禁止進口這些國家的肉類製品、魚類海鮮、蔬菜、水果和奶製品。歐盟因此失去了俄羅斯的奶製品市場。
會被誰替代?
乳業獨立分析師宋亮2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未來的中國乳製品市場,支援進口産品是一個主要方向。“在歐洲方向,從這兩年的進口情況來看,我們最大的需求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目前歐洲在中國集中了上百個奶粉品牌。另外就是高附加值和高品質的奶酪、黃油、煉乳、濃縮乳等。”宋亮表示,從貿易的均衡角度來看,中國對於優質的農副産品,特別是優質的農副産品的原料進口量會持續增加。例如澳新兩國對華乳業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料供應。紐西蘭是中國最大的全脂奶粉、原制奶酪的進口來源國。
荷蘭合作銀行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乳製品企業熱衷於擴大高附加值乳製品市場,加大投資改善供應鏈,包括在海外設立生産設施,以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具價格競爭力的奶源。今年上半年,澳新兩國乳業企業均獲得不少來自中國的新訂單或合作項目,歐洲乳業企業或面臨更大競爭。
報告稱,如果中國對歐洲乳製品實施額外關稅,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的乳製品很可能會在中國市場取代歐盟産品。2023年,中國從紐西蘭進口的奶油總量約14.75萬噸,而從歐盟進口的奶油總量接近9.7萬噸。同樣,中國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進口的奶酪分別為約2萬噸和約10萬噸,而從歐盟進口的奶酪約為3.2萬噸。如果從歐盟的進口出現缺口,美國産品也可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