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評論】拜民為師 虛心求學
白露已過,秋意愈濃。第40個教師節帶著秋的清爽馨香如期而至。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匠心,止于至善;師者如光,微以致遠。
202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第一師範(城南書院校區),在毛澤東同志手書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前駐足凝思,強調“要做好群眾的學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拜人民為師,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總書記的腳步出現在哪,“拜人民為師”的執政底色就會彰顯在哪。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一不來源於億萬人民的智慧和經驗。唯有俯下身子、甩開膀子,真心拜人民為師、虛心向人民求學,才能找準路子、幹出樣子。
要擺正位置,真心拜人民為師。當前,不少年輕幹部不缺學歷缺閱歷,不缺知識缺經驗,不缺想法缺辦法,説起“有字之書”頭頭是道,但對於群眾這本“無字之書”卻是一無所知,在這樣的情況下,群眾工作自然難以做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領域都有智慧超群的“智多星”,每個鎮村都有經驗豐富的“土專家”,廣大年輕幹部要找準“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從政定位,消除職務與職級帶來的“優越感”,將一切“頭銜”清零,真心實意,發自內心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
要放下架子,虛心向人民求學。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是身處“在宇下”的“知屋漏者”,是置身“在草野”的“知政失者”,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對政策落實感受最深切,而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産生的經驗和智慧,大多是文件上讀不到、會場上聽不到、辦公室裏看不到的,要走到人民群眾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能豁然開朗、找到答案。廣大年輕幹部要用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放下架子、放慢腳步,深入村頭巷尾、廠礦車間,虛心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與群眾打成一片,聽原汁原味的真心話,汲取“人民之師”的才智和力量。
要用好尺子,切實讓人民滿意。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學習的成效如何,人民心中有一把“尺子”,用好這把“尺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標準。廣大年輕幹部要以民心為尺、以民意為鏡,耐心傾聽群眾意見建議,把群眾的煩心話、逆耳言當作工作的方向標、啟示錄,通過人民“閱卷評分”及時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從群眾的期盼和願望出發,不斷書寫“人民滿意”的新答卷,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中國有14億多人口,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疊加在一起,誰也比不過。真心拜人民為師,虛心向人民求學,切實讓人民滿意,我們定能收穫源源不斷的實踐力量和理論智慧,我們定能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朱榕傑)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