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丨從傳統到現代 兩代農人的田間接力

2024-09-24 17:27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長沙9月24日電 題:從傳統到現代 兩代農人的田間接力

新華社記者周勉

從16歲到60歲,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寓民村村民鐘德軍已種田40多年。如今,兩個兒子鐘燦和鐘雷也回鄉成為“新農人”,一場從傳統到現代的田間接力,在父子三人身上展開。

少年時期,鐘德軍的父親身體不好,一家人的生計就落在了他和母親肩上,那時種田的辛苦讓鐘德軍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感慨。

“生産隊的1頭耕牛要供5戶人家使用。”鐘德軍説,農忙時節,每戶人家用一天,不管有沒有耕完,第二天必須把牛交給下一戶人家。家裏13畝地,勞動力又不夠,於是他和母親只能抓緊時間,常常淩晨3點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點。

  鐘德軍(右)和鐘燦在對稻穀進行水分檢測。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雙搶”時節的忙碌更是現在的年輕農人們不能想像的:每天從淩晨一直忙到下午6點,匆匆吃幾口飯、瞇一會兒,再把整個過程重復一遍,至少連續30天。少年時的鐘德軍,雙手和雙腳長滿了厚厚的繭。

“不吃這些苦,就會餓肚子,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鐘德軍説,後來,種田這件不得不做的事,卻成為他和兩個兒子主動的選擇。

2013年,幾個要去外地打工的親戚希望鐘德軍去種他們家的地,他把小兒子鐘雷叫回來一商量,就走上了流轉土地搞規模經營的路。第二年鐘德軍買了人生中第一台旋耕機,到今年剛好10年,他累計購買的農機臺數已接近30台。擅長各種農機操作維修的鐘雷迅速幫助父親擴大了幾百畝耕地,自己也當起了糧食經紀人,做起稻穀收購的生意。

隨著國家支援種糧的政策越來越多、力度越來越大,種糧前景變得令人期待,大兒子鐘燦也在不久後辭掉汽車維修的工作回到家鄉,父子三人開始有了明確分工:鐘德軍負責統籌指揮,鐘燦負責田間生産,鐘雷負責市場開拓。一家人配合默契,種田水準始終處於全鎮中上水準,每畝一年兩季稻穀的産量都穩定在2000斤左右。

  一批稻穀交易完成後,鐘德軍(左)和鐘燦在算賬。新華社記者周勉 攝

2019年,他們率先在資陽區開展包括代育秧、代翻耕、代插秧、代防治等在內的“十代服務”,為周邊農戶提供全鏈條、“保姆式”的服務。到2023年,覆蓋的面積已經超過2萬畝。

鐘燦和鐘雷每次去外地培訓回來後,會將掌握到的知識和資訊跟父親交流。今年,父子三人獲得的各類補貼資金等總計接近20萬元,幫助他們完成了烘乾設備、糧食倉庫等大型硬體設備的升級,也讓他們有了更進一步發展的底氣。鐘德軍説,再過幾年就打造自己的大米品牌,把種糧這份事業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