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館藏”用典故詮釋“何為大名”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勝春潮。當秋日的浪漫把大宋文化極致之美回歸到大名縣宋代文化街區時,“久聞大名 歡迎您來——第七屆邯鄲市旅遊産業發展大會”于9月21日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名縣拉開序幕。宋代金石藝術文博院、石刻博物館等眾多館藏效能和IP內涵,延伸了大宋文化意象,呈現給遊人一次頂端的宋瓷、宋泉“文化盛宴”。
據悉,作為第七屆邯鄲市旅遊産業發展大會承辦地的大名縣,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宋代故城、大名古城、愜山湖等文旅特色片區盡顯風韻,北京大名府歷史文化街區原創文創、瓷器鑒賞、宋代古玉、青銅器物、漢裝宋服等多元業態呈現文旅融合的蓬勃之勢。
在眾多的館藏打卡地,宋代金石藝術文博院分外耀眼,配合文旅大會,精心策劃了《大名府,穿越千年的美麗——北宋瓷器、錢幣審美藝術展》。本展集歷史、文化、收藏價值于一爐,是北宋瓷器、錢幣藝術審美回歸京都大名府地標的一次策劃,藏品由北京和山西民間收藏家提供,專家學者精心策劃創意。展覽分十六個篇章(板塊),每個篇章都以其相對獨立的文化邏輯凸顯北宋特有的歷史氣象。
“《大名府,穿越千年的美麗》主題展,體現出大名宋代地標文化價值。”“欣賞一次大宋瓷器錢幣展,等於解讀了半部宋遼文化史。”“蘇東坡的元豐、司馬光的元祐、宋真宗的楷書、宋徽宗的瘦金體保留在錢幣上,非常珍貴,讓我開了眼界。”以唐楷見長的書法家侯文娜女士、俄羅斯列賓美院訪問學者栗壯志博士參觀時説。
宋代金石藝術文博院,成為宋代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夜筵”的一處靚麗打卡地。文博院下設宋代瓷器文化鑒賞文博院、大名府金石考據文化研究院、錢幣民俗研學所、五鹿城玉文化研學院、漢唐青銅器文化研究鑒賞園多個場館。“文博院以豐富的館藏提升宋遼金時期文化的生動性,零距離拉近歷史,讓遊人直接參與並感受歷史的溫度,以金石考據方法融入大名文旅産業。”宋代金石藝術文博院常務副院長王行説。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原黨委書記徐飛教授説:“大名府文化街區持續‘走紅’需要不斷注入特色館藏元素,通過文化沙龍、大中學生社會實踐、金石考據故事數字化、會展系列季等,豐富旅遊業態、提升文化內涵;以館藏背後的文化切入,整合學術資源,將宋代文化資源‘串聯成珠’;以大宋文化體驗切入,推出大名記憶、情境體驗、藝術傳承等個性化、地方化的文化IP,多角度打造宋朝國風網紅打卡地。”
展出期間,宋代金石藝術文博院還收到書法家李令松、樊旭陽、侯文娜和全國高校許多知名書法家的墨寶。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産業創新促進會秘書長李一斌説:“我們於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策劃《宋徽宗年號錢文書法藝術之境》,以後逐漸組織力量策劃《錢幣上的蘇東坡年譜》《元祐裏的司馬光年》《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北宋錢幣藝術賞析》《宋泉裏的民俗倫理》《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中華民族》《百年郵票史 民族復興路》等20多個主題展。”(張岩川 任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