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澳大利亞媒體:西方不應忽視對華合作機遇

2024-09-23 07:5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9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與西方:商業實用主義與政治阻力 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每年生産數十萬輛電動汽車。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表明與中國的夥伴關係是由實際需求而不是意識形態驅動的。美國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發佈的2023年“愛德曼信任度晴雨錶”顯示,商業領袖對中國企業的信心正在增強,尤其是科技和能源領域的商業領袖,他們更重視結果而不是政治敘事。

商業領袖的這種對華務實態度得到數據的進一步支援。哈佛大學一項追蹤公眾對中國政府滿意度的研究發現,中國民眾對政府的支援率從2003年的86.1%上升到2016年的93.1%。這些發現不但挑戰了西方認為新自由主義對經濟成功不可或缺的觀點,還強化了(西方)商界與中國往來是基於實際利益考慮而非意識形態的觀點。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政客繼續將中國界定為“威脅”。他們頑固地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意圖破壞西方利益的龐大對手。這種敘事過度簡化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扮演的角色,沒有認識到中國與西方相互依存的新現實。長期以來,(西方)政治領導人受困于他們自己的有關大國衝突言論中,一直將中國當作其各自國內挑戰的替罪羊,從而轉移人們對不平等加劇和公眾信任度下降等國內問題的注意力。2023年愛德曼信任度晴雨錶顯示,人們對西方機構的信任度正在直線下降,而且該趨勢不會因指責中國等外部因素而逆轉。

西方政治領導人不願接受商業現實,即西方需要中國的程度超過中國需要西方的程度。他們固守冷戰時期的二元對立心態,忽視對華合作機會,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中國的領先地位能為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潛力。儘管西方企業渴望利用這些機會,但政客的心態仍然停留在戰略競爭中。

西方政客對中國穩定的誤解加劇了他們與企業的這種分歧。一些對中國的誤解成為一些西方政客不與中國開展建設性接觸的理由。然而,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中國公民對其政府的滿意度非常高,甚至比西方國家公民的滿意度還要高。

這場關於中國是夥伴還是競爭對手的持續爭論,在更大程度上暴露出西方而非中國的問題。就在西方商界領袖被中國的效率、創新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吸引而正在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之際,西方政客仍在過時的競爭和恐懼敘事中不能自拔。西方政客與商界領袖之間的這種意識形態鴻溝不僅阻礙他們開展有意義的(對華)立場調整,而且還蒙蔽西方的雙眼,使之看不到與中國的合作可能帶來的機遇。

人們可從數據中得出結論:中國的治理模式得到國內民眾的廣泛支援,儘管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但全球各國與中國企業的商業夥伴關係仍在繼續增長。與此同時,西方機構本身正在面臨合法性危機,因為隨著不平等加劇和治理失敗,西方民眾對政府和媒體的信任度都在下降。

展望未來,西方必須重新調整其對中國的態度,不但要承認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性,還要發現同中國合作的機會。西方領導人不應該抵制中國的崛起,而是應該專注于如何適應這一新現實。全球穩定和進步的未來不在於對立,而在於擁抱合作的潛力。(作者卡麗·麥克科恩,王會聰譯)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