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非農業合作結碩果 為非洲農業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中非農業合作結碩果 為非洲農業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2024-09-05 22:00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到減貧示範村建設,中國與非洲的農業合作始終致力於培養農技人才,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人才“活水”。在中國,也有許多正在學習農業技術的非洲人。

這位正在中國讀書的盧安達小夥子叫孔七,孔七有個心願,那就是做“非洲的袁隆平”。今年31歲的孔七是安徽農業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專攻玉米育種。2019年,孔七離開家鄉盧安達,來到安徽省合肥市。在中國政府獎學金的資助下攻讀碩士學位,並在校讀博至今。

剛剛過去的暑假,孔七和同學們忙著觀察花粉樣本、採集實驗數據。他關注的課題,是通過研究高溫、乾旱對玉米花粉的影響,來選育抗旱、抗高溫的優良品種。

在孔七的家鄉盧安達,玉米是主要作物之一,但農業技術相對落後,玉米畝産徘徊在420多斤。中國擁有先進的技術,而且願意把糧食生産的方案和經驗分享給非洲有需要的國家。孔七説,這份真誠的幫助讓非洲人民看到了糧食自給自足的希望。

安徽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孔七表示,曾經淋過雨,就想為別人撐把傘。中國和其他國家分享農業發展經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要學好這個技術,將來可以用在盧安達,讓老百姓吃的玉米越來越便宜,不再考慮價格的問題。他想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樣,把技術推廣到他的國家。

孔七説,他在讀高中時就知道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已經成為他心中的偶像。他説,袁隆平通過雜交水稻解決了全球很多地方的吃飯問題,激勵了不少像他這樣的盧安達青年科研人員。

孔七表示,中國非常願意幫助非洲國家。他們來到中國學習相關技術,運用這些知識幫助家鄉的老百姓。

躊躇滿志的孔七有個願望——博士畢業後回到盧安達,開辦一家農業研究機構,潛心研究高産玉米培育,併為自己的國家培養更多的科研人才。

【責任編輯:盧小凡】
無障礙
返回頂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