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環時深度】聽中非民間交流者談“民心相通”

2024-09-05 09:39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編者的話: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于9月4日至6日舉辦。近日,非洲多國和中國致力於中非民間交流的人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都表達了對此次峰會的殷切期盼。在這些民間人士看來,他們個人的發展與中非關係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們與對方國家人民的友誼也是中非友誼的生動寫照。

南非“Z世代”網紅醫生:把中國醫療知識帶回家鄉

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南非“Z世代”網紅辛成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將來北京參加這次峰會,我很期待,也希望能從中學習到更多。”

“我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11年,之後每次來都會驚訝于中國的變化。”辛成樂説,他每去到中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體會,但一樣的是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熱情,“這恰恰是中非關係越來越好的印證”。

辛成樂曾在溫州醫科大學讀書,後來成為了一名臨床醫生。他在溫州生活過10年,用他的話説,他算是一名“新溫州人”。“溫州是培養我的地方,是我在中國的起點。從那裏出發,我可以去想去的任何地方,所以我希望能回饋溫州。”辛成樂説,他常給家鄉的朋友分享在溫州的生活,也希望更多外國朋友來溫州。

“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公共資源、衛生資源都很豐富,醫療科技的發展也很迅速。我在中國學到許多優秀的醫療經驗,我希望把這些知識、技術推廣到南非。”辛成樂舉例説,“中國醫院會用電子病歷,而南非還有很多醫院使用手寫病歷,既耗時也不好留存。如果將電子病歷引入南非,將極大提高醫院工作效率。我也希望將先進的醫療設備、AI醫療等帶到南非。”

除了醫生的身份之外,辛成樂還是一名創業者。他對記者表示:“我從2018年開始創業,第一個項目就是在中國落地的。中國有許多支援創業者、鼓勵中外人才、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我希望非洲國家也向中國學習,幫助更多青年創業。”辛成樂説,他與同伴打造了一個網上醫療互助平臺,讓更多非洲人了解和學習中國醫療經驗。他還與南非衛生部尋求合作,開展數字醫療項目,希望聚集中國和南非人才,共建一個經驗交流平臺。

“如何增進中非友誼,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在辛成樂看來,青年應成為文化溝通的橋梁。他説:“我想把中國醫療知識帶回家鄉,讓更多人了解中國。”

奈米比亞女地質學家:中企平等對待每名員工

在奈米比亞西部海岸,坐落著世界上運營歷史最悠久的大型露天鈾礦山——羅辛鈾礦。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由於天然鈾價格下跌,這家奈米比亞“明星企業”曾陷入困境。2019年,中核集團與跨國企業力拓集團完成交接,正式接管羅辛鈾礦,令原本要關停的礦山煥發出新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中核集團收購羅辛鈾礦後,為當地女性創造了就業機會,培養了一批高素質女員工,提升了她們的經濟水準和社會地位,讓她們走向更自主、自立、自強的生活。

羅辛鈾礦首席資源地質學家安吉拉·卡帕皮羅便是其中之一。2010年,安吉拉入職羅辛鈾礦。中核集團收購羅辛鈾礦後,積極引入新技術、新裝備,並高效開展礦山延壽研究,重啟Z20勘探項目。該項目包括地質、資源、岩土工程、水文地質等領域的研究,由卡帕皮羅負責領導。

“在羅辛鈾礦工作的這些年裏,我在不同的崗位上歷練過。擔任首席資源地質學家是我職業生涯的亮點,這得益於羅辛的培養,也是中國企業對非洲當地員工重視和培養的見證。”卡帕皮羅對本報記者説,“在這裡,我感受到中企平等對待每名員工,我們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特別是在採礦領域,作為一名女性,能實現個人抱負給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

卡帕皮羅告訴記者:“沒有這次收購,礦山關閉將導致大量的奈米比亞人失業。最近批准的將礦山壽命延長至2036年的四期開採計劃也意味著大多數員工將在原定的2026年礦山壽命結束後能夠繼續保住工作崗位。”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羅辛鈾礦每年保持約75%的本地化採購率,還為約1000名直接僱員和約1200名承包商僱員提供就業機會,間接惠及超1萬人。此外,羅辛鈾礦與技能學校合作,開展青年女性創業培訓項目,2019年以來,共有8名當地女青年在羅辛鈾礦的支援下成功創業。

中非青年聯合會智庫理事長:非洲年輕人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

中非青年聯合會(CAYF)智庫理事長李鳴最近非常忙碌。一方面,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召開,她積極參與CAYF舉辦的各項活動;另一方面,作為一名中國非洲研究院的博士生,她也在認真準備畢業論文課題,研究主題是非洲國家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治理。

7年前,正在讀大四的李鳴有機會在一次研討班中擔任非洲國家協調員和翻譯。“我有幸接觸了多位非洲政要和學者,我被他們認真向中國學習經驗並希望將其運用於本國發展的誠心所感動。”李鳴説,這次經歷讓她從原來的法學專業轉向非洲研究,徹底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後,李鳴以翻譯的身份參與了衣索比亞駐華使團的工作,並在2020年加入CAYF。李鳴曾赴南非、衣索比亞等非洲多國出差和調研,她説:“南非是一個現代化、開放、包容的國家……在衣索比亞,我時常感受到強烈的‘靈魂共振’,因為那裏有很多與中國合作的工程項目,如亞吉鐵路,還有中國人開的餐廳、酒店等。整個國家也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在中國也隨處可見。”

“與我有過交流的非洲年輕人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他們在努力實現自己的‘非洲夢’。”李鳴説,她的工作經歷讓她意識到,非洲其實是一片文化多元、充滿活力和擁有內生智慧的大陸。

在和非洲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在華非洲留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李鳴發現他們對中國的發展道路充滿興趣。她説:“他們希望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本國發展中去,中國在經濟發展、環境治理、數字科技等方面取得的進步,對非洲多國青年起到了激勵作用。”

“對於‘Z世代’青年來説,我們的成長見證了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可再生能源、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新生事物的發展。”李鳴對本報記者表示,中非專業技術人才在這方面的溝通與交流是她接下來想要推動的項目方向, 可以對傳統的中非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起到很好的補充。李鳴很期待在這個過程中看到更多思想和文化的碰撞,“讓中非合作永葆生機與活力”。

在阿爾及利亞第15年的老師傅:交流多了,感情就深了

郭文海是中國土木阿爾及利亞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土木)的一位老師傅,今年已經是他在阿工作的第15個年頭。在他看來,這裡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中土集團1985年進入阿市場,2007年成立了中國土木,先後在阿承建了8個鐵路項目。中國土木在阿積極推行屬地化管理,累計聘用當地員工5000余人次,並進行技能培訓,得到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好評。

過去的十多年裏,郭文海本人從一名工程師成長為現在的工區負責人。而和他一同成長的還有一大批阿爾及利亞工人。在郭師傅的傳幫帶下,有一人從司機成為現在的工區助理,12人成為合格的鐵路焊軌工,3人學會了操作龍門架和叉車,7人成為軌道機具操作手。

“交流多了,感情就深了。了解多了、信任多了,人也就親了。”郭文海這樣對本報記者回顧十幾年來他與當地工人關係的走近。郭文海有個習慣,每天早上他都在營地門口迎接阿工人,上百名工人他都能叫得上名字。工人們也熱情地用中文向他問好:“Guo,你好!”

上文提到的那位工區助理名叫“臘八”,原本是一名卡車司機。郭文海注意到他善於靈活處理問題,並且對中文感興趣,所以有意教他中文,並培養他參與管理。從當地工人管理,到設備管理,再到外交管理,如今臘八已成為“多面手”。他每天接打上百個電話,就施工難點、資源借調、矛盾調解等配合中方解決問題。去年,臘八買了臺皮卡,提車後立刻邀請中國員工坐他的車。他説:“這是中國人給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伯樂噶森是阿工人隊伍裏最瘦弱的一員,性格也比較孤僻。通過細心觀察,郭文海注意到伯樂噶森對機械操作感興趣,於是安排中國工人教他龍門吊、起道機、鑽孔機等機具的操作,很快伯樂噶森就獲得多個機械操作證,還教會了一批當地工人。如今,伯樂噶森休息時身邊總圍著一群“小迷弟”。

2022年,郭文海因闌尾炎在當地醫院做手術。住院期間,臘八每天給郭師傅送來熱乎乎的早餐,其他當地工人也都帶著鮮花和果籃到醫院探訪。郭文海很感動,他告訴記者,這些禮物都是當地人平時捨不得買的,“他們就像我的親人和兄弟一樣”。

【責任編輯:謝露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