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中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來自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新聞中心的非洲聲音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非常感謝中國”“中國幫助我國貧困人口吃上了飯”“中國在迦納援建的水井讓村民不再為打水而奔波”“中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
伴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于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許多非洲國家記者遠道而來,專程來華報道這一盛會。來自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和迦納的三位非洲媒體工作者,從他們的視角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國家同中國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故事。
坦尚尼亞記者:感謝中國助力帶來“交通革命”
“Jambo(斯瓦希裏語中‘你好’的發音)!”坎昆來自坦尚尼亞國家電視臺,到達中國後,她第一時間來到論壇新聞中心了解最新活動資訊,並熱情地用“家鄉話”向中國朋友打招呼。
坎昆介紹,以往在坦尚尼亞境內旅行,車程通常需要6個小時以上。“中國參與建設的坦尚尼亞中央標軌鐵路等基礎設施,大大方便了我們出行。如今,從港口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到莫羅戈羅省,所用時間縮短約三分之二。”
“這好比一場‘交通革命’,大大提高了運輸和出行效率,切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坎昆話語真摯,“我們非常、非常感謝中國。”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數據顯示,11年來,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近10萬公里、橋梁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線路6.6萬公里、骨幹通訊網路15萬公里。
馬達加斯加記者:一張印有雜交水稻圖案的紙幣
“中國幫助我們國家很多貧困人口吃上了飯。”馬達加斯加《午報》記者瑞傑説。
瑞傑表示,儘管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但對中國的感情已深深根植心中。看到中國同行,瑞傑從錢夾裏取出一張面值2萬阿裏亞裏的馬達加斯加紙幣,興奮地展示起來。
“看,紙幣上印有中國雜交水稻圖案。中國的技術專家在當地現場教授雜交水稻栽培技術,大大提高了水稻産量,甚至可以達到當地品種産量的3倍,讓我們向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邁了一大步。”瑞傑感嘆,“這種幫助對我們來説非常重要。”
水稻是馬達加斯加的主要農作物,佔該國農業種植面積一半以上。但受制于種子品質、種植技術、基礎設施等因素,水稻産量難以滿足本國民眾糧食需求。
自2007年起,中國專家紮根當地,推廣適應當地的雜交水稻品種、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和水稻種植戶等。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累計推廣面積超過7.5萬公頃,對當地消除饑餓具有重要意義。
迦納記者:一口給村民帶來健康的水井
在新聞中心電子螢幕前,迦納廣播公司記者薩姆勒饒有興致地觀看著中國媒體的視頻報道。
薩姆勒從事記者職業19年,筆記型電腦裏存著他製作的多期視頻節目,這些節目很多聚焦中國。薩姆勒隨手打開一期,節目裏講述了中國幫助迦納農村修建水井、解決當地用水難題的故事。
在迦納部分農村地區,村民飲水困難,不清潔飲水導致痢疾、霍亂等發病率較高。“中國在當地援建的水井,讓村民們再也不用為打水而奔波,痢疾、霍亂等疾病也少了很多。”薩姆勒介紹,“當地人都知道,中國人幫助迦納人,是我們的好朋友。”
“我們民心相通,命運與共。”薩姆勒説。
新華社記者王秋韻、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