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迪拜商業論壇:中國一直是迪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市場

2024-08-23 14:20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迪拜商業論壇首次來到中國,也是這一國際系列論壇的首站。”迪拜商業論壇21日在北京舉行,論壇主辦方、迪拜商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盧塔當天表示,“中國一直是迪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市場,這也是我們將北京選為迪拜商業論壇國際行首站的原因。”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匯處,迪拜是眾多中國企業及其産品進入中東地區和國際市場的重要門戶,也被認為是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交往日益熱絡的一個縮影。在投資熱的背景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相關人士也發出提醒:需要關注紅海危機及大國博弈等若干挑戰。

迪拜商會,超5400家中國公司註冊

《環球時報》記者從迪拜商會獲得的數據顯示,中國長期是迪拜最大的貿易夥伴,2023年,中國與迪拜之間的非石油貿易額高達678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這一數字增長83.8%。過去的十年裏,中國和迪拜之間的非石油雙邊貿易額累計達到約4900億美元。

“中國作為工商業和先進技術的前沿,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且中國和迪拜之間的經濟關係也在持續加強。”盧塔説,越來越多的中企也考慮在迪拜設立分支機構。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共有超5400家中國公司註冊成為迪拜商會的活躍會員。

盧塔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等媒體採訪時進一步表示,迪拜商會的大部分中國企業會員來自貿易、房地産、商業諮詢以及倉儲和運輸業。近期,數字經濟、人工智慧(AI)、綠色科技等新興行業的企業正在進入迪拜,特別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于2023年在迪拜舉辦後。

盧塔説,中國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成績聞名全球,很多迪拜科技公司的總部也都在中國。阿聯酋正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從2022年的9.7%翻一番,提高到19.4%。因此,選擇中國並與當地的科技公司保持密切聯繫,不僅將幫助阿聯酋和迪拜實現目標,也可以給予中國科技公司展示技術與創新的平臺。

“迪拜外國直接投資監測”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3年間,中國在迪拜的投資總額約為54億美元。

迪拜經濟發展局首席執行官哈迪·巴德里2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也對迪拜的旅遊業、不動産和金融業抱有興趣。一些高凈值投資者正在迪拜設立家族辦公室,這源於迪拜有著表現良好的股票市場,持續創新的中小企業也為這些家族辦公室提供了投資機會。

盧塔認為,迪拜想要吸引更多中國企業,最大的潛力將來自科技初創公司和獨角獸。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大量獨角獸企業,它們此前總傾向於從中國向西方國家擴張,但我們相信迪拜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機會和人才,並進入非洲這樣具備成長性的市場,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多元化。”

願景與機會

2023年1月,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公佈了《迪拜經濟議程》(D33),這一計劃旨在未來十年內實現迪拜經濟翻番。

該計劃在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願景也與中國企業的優勢有若干契合點。

盧塔認為,中國和迪拜在發展AI和數字解決方案領導力上有著共同的宏偉願景。中國強大的研發實力與迪拜在落地和開發高性能AI解決方案上的發展重心相得益彰。

迪拜政府于近期推出了迪拜人工智慧藍圖計劃,該年度計劃的重點是利用科技潛力改善生活品質。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阿聯酋早在2017年就任命了全球首位人工智慧部長。除AI等數字經濟領域外,圍繞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的新能源領域也成為中國企業與迪拜合作的高頻詞。雖然阿聯酋是海灣國家中的重要産油國,但作為七個酋長國之一的迪拜石油儲量佔比並不高,也較早開始佈局經濟結構和能源轉型。

盧塔介紹稱,迪拜致力於減少碳足跡、提高能源效率、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其中一大關鍵項目是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太陽能園區(MBR)。該項目計劃到2030年實現5000兆瓦的産能,投資總額達136億美元。

對於行業而言,大規模的光伏項目建設幾乎無法離開中國。統計數字顯示,全球光伏産業近九成産能在中國。公開報道顯示,不僅MBR應用了來自中國企業的光伏組件,迪拜乃至整個阿聯酋的若干光伏項目都有中企參與。

21日,盧塔還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個月,迪拜宣佈為食品、水果和蔬菜貿易開發一個新的物流樞紐。該項目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同類設施,凸顯了這一行業對迪拜的重要性,也為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在這一重要行業創造了大有可為的機遇。

專家提醒兩類風險

統計數字顯示,在過去的近二十年間,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持續增長,雙邊貿易額增長了約11倍。據瑞銀分析師估計,到2030年,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聯繫的增強可能會推動全球與能源相關的貿易額增長4000多億美元。

一家國際保險經紀公司北京辦公室的高科技及新能源行業負責人劉思傑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公司在迪拜設有辦公室,在中企向中東地區“出海”的大趨勢下,該地區的業務激增,尤其是在阿聯酋與沙烏地阿拉伯。

劉思傑説,除了傳統的工程領域,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領域的業務需求增長迅速。據了解,這些領域也是一些中東國家在尋求經濟轉型過程中,普遍看中的行業。

儘管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但挑戰也依然存在。一名不願具名的迪拜商界人士21日向《環球時報》表示,他最大的擔憂依然來自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例如阻礙全球航運貿易的紅海危機以及愈演愈烈的大國博弈。

自去年以來,阿聯酋科技公司G42就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今年4月,美國微軟公司宣佈向G42投資15億美元,以加強AI領域合作。但據美媒報道,這一交易要求G42“從中國撤資”,也被認為是美國打壓中國AI産業發展的一項舉措。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地緣政治因素對中國-中東國家經貿合作的影響不能忽視。此外,中企赴中東地區投資也需要注意文化、宗教、法律等領域存在的差異,這些因素不僅可能帶來風險,也會增加運營成本。

【責任編輯:謝露瑩】
返回頂部